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204-17 
論文名稱熊十力《新唯識論》研究:以《新唯識論》所引發儒佛之爭為進路的探討
研究生林世榮 
校院名稱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王邦雄
年度81
地區台灣
提要  熊十力由佛返儒,平章華梵,其《新唯識論》乃融儒佛而折衷於《易》之作,對佛學儒學可謂皆作了一終極意義之探究,從而挺立出道德主體性,在近代思想史上實有重大意義。而由此所引發之儒佛論爭,無疑地豐富思想界甚多,且使宋明以來即已存在之儒佛問題,有一新的接觸與溝通。本文即欲由此一進路以探討儒佛兩家是否有融通之道,從而彰顯出《新唯識論》之理論得失及其時代意義。
  既將《新唯識論》置於思想演進脈絡中以探討之,不僅著重其義理內容,亦著重其歷史演變,故本文之研究方法,即循此內在義理性與外在歷史性並重,亦即以「觀念系統」(即「本質意義」的解析)與「思想史」(即「發生意義」的解析)兩條進路兼而並用的寫法。
  至於寫作之展開,即順此時間之推進,一步一步展開。第一章導論,略述寫作緣由與全文之大概,以利爾後各章之順遂開展。第二章論熊氏對佛學理論之反省,因覺其不足,故由佛家入又由佛家出,而終歸於儒。第三章論《新唯識論》之理論建構,以明熊氏即破即立,其翕闢成變,即用識體之「體用不二」論是如何展開的。第四章論佛學界對熊氏之反駁,藉此不只可從反面看熊氏,更可見雙方之著重點所在。第五章結論,綜合前面所論,歸為幾點結論,就其大端再略加評述。
  由以上之大綱可知,本文之研究資料除以《新唯識論》(含<文言本>及<語體本>)外,由於第四章論及佛學界對熊氏之反駁,即須藉助於反駁者之著作,故此一方面有代表性之著作,與《新唯識論》同為主要之研究資料。而熊氏之其餘著作,及本文所引用之其他著作,亦是重要之參考資料,不容忽視。
  最後經由以上之探討,從而得知儒佛兩家難以溝通(至少在熊氏當時是如此);唯識理論未為圓融;《新唯識論》誠然有其創見,而其論證則嫌簡略;而其時代意義,無疑地乃熊氏以全幅真精神,再次挺立了道德主體性,並為當代新儒家奠立了一典範。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