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900 
論文名稱清代北嶽殿地藏庵與嘉義城寺廟信仰體系之研究
研究生李建興 
校院名稱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顏尚文
年度94
地區台灣
提要  臺灣民間社會之中,觀音信仰和地藏信仰,可以說是最為人們崇信的佛菩薩信仰。觀世音菩薩觀世間音聲,尋聲救苦「普門示現」的大慈悲形象─慈航普渡;地藏菩薩無窮救贖「眾生盡渡」的大悲願力─金錫振開地獄幽暗門,光明寶珠涵攝大千世界眾生,兩者在台灣宗教社會之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地位。
  地藏信仰在漢人社會是隨著開發史的腳步而逐漸發展,就移墾社會而言,蠻荒未竟,自然環境裡充滿各種天災人禍的威脅,因此解決生人恐懼和死人救贖的方式,就成為首要的宗教課題,在官方而言自古以來即有祭厲的傳統,有官方設立的厲壇,也有因重大災難由民間設立的鄉厲壇,另外民間對於無祀厲鬼的祭祀與攘除也以有應公、大眾爺等祠祀作為安撫、鎮壓眾鬼的方法,然而兩者最後卻都與地藏信仰結合,地藏信仰數百年來一直以民間佛教的型態、沙門形象深入民間宗教社會的核心體系─渡亡救生,大悲願力「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誓願,更深得各階層人們的信仰。
  清代嘉義城北嶽殿地藏庵的發展,從邑厲壇的建立,結合城隍仿行政體系的司法神鎮壓、約束眾鬼的特性,逐漸發展為以地藏信仰為主的民間化自主性宗教活動,從《大清律例》、《清會典事例》等禮制禁錮和淫祀教條之中解放出來,由社會邊緣逐漸往主流社會發展,長久以來地藏菩薩的願力,早已遍覆台灣移民社會官、民的集體心靈;而人類社會所共同製造的痛苦靈魂(活人或死人)或所謂正義的靈魂─義民(昭忠祠),最後仍歸地藏菩薩管轄,透過祭祀儀式、齋醮法會等,調和陰陽兩界和平共處。
  清代嘉義城北嶽殿地藏庵的發展過程,從武官所修建的厲壇到有廟產、廟地、僧人住持、地方士紳的護持,乃至成為全嘉義市救贖冥陽兩界的重要場域,逐漸將人們對為屆B無祀者的冰冷印象,注入大乘菩薩精神與沙門相的地藏願力─「我承佛如來威神力…救拔一切業報眾生」、「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互相呼應,其象徵意涵足以展現清代以來嘉義市地藏信仰逐漸超越為店R拜、厲鬼信仰、大眾爺、城隍爺、幽冥教主,到深蘊於民間社會的佛教教理、經典、儀軌之影響,建構嘉義社會的寺廟信仰體系,統合於城隍爺的法政秩序與地藏菩薩冥陽救贖之宗教無窮救贖力。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