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土地公崇拜現象的大地悲懷(Geopiety)詮釋:苑裡鎮土地公廟例證研究
研究生李國綱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地理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文尚
年度92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是以大地悲懷(Geopiety)為主題觀點所作的一項書寫嘗試。大地悲懷所開展的研究始於Yi-fu Tuan在1976年紀念John K. Wright的一篇文章:<大地悲懷:人對自然和地方的依戀>(Geopiety:A theme in man’s attachment to nature and to place),文中,他開宗明義地說明「大地悲懷(Geopiety)」是向Wright借來,欲表達一種人與自然之間特殊的複合關係。故而,本文希望澄清大地悲懷多重具有存在的、空間的、生態的、宗教的意涵,並作一種情感上系統性的理論建構,以落實於地域和文化地理學的研究中,而盼能開啟一扇地域鄉土智慧研究的空間情感窗口。
  大地悲懷視自然、大地為一個家、鄉土和祖國,是人在地表上的家和住所。故而,本文認為大地悲懷是人與自然、環境互動下的調適作為、生存的策略:從人對於自然、宇宙的最初知覺感受,所衍生情感上的價值觀、態度、意向與實踐程序,以達到存在安居的境界願景的整個過程。換言之,大地悲懷情感是一個認同自然的動態結構歷程,包括了三個情感階段:一為人對於身體與自然、宇宙結構相似性的特殊自然感受(知覺),為情感萌發的起點和基礎。二是將自然感受具現的過程,為情感的態度(意向)與價值觀的建立與實踐階段。三是透過前者的實踐過程,悲懷情感所欲達到或涉入的狀態,以為人對存在意義目標知覺的整體表達。
  由上,大地悲懷是人們永恆的情感存在活動之觀點,人們心靈上不斷建構出超越現實困境而達至一神聖理想境域的心靈視象:一個有「天、地、神、人」四位一體的永恆之家。透過不同的文化建構,這神聖的家落實成為地表普遍的文化景觀。人們參與文化景觀的建構和活動,而涉入了大地悲懷整體的情感中,得到一種幸福平安的感受。故而,地表景觀普遍深蘊著人們特殊的大地悲懷情感,而文化景觀和其地域可視為是大地悲懷情感的鏡像(mirror image),映照出圍繞其中的各種歷史世代的人影面容,並表達一種互惠生態的整體。
  以土地公崇拜現象為大地悲懷研究的主題,正適合做這悲懷情感的探索。這個宗教性的崇拜活動的一切文化建構-土地公廟和活動,正將自然、天地不斷納入一種人文化、社會化的脈落中,建立起一種世界生命有機體觀的神性生態區,這神性大地悲懷情感形式的落實場域正是一種人類永恆之家的完成。
  故此,本文秉持:各種土地公廟景觀類型和其區位類型,是人們大地悲懷的文化建構活動,以使人們現實生活的困境得以昇華並過渡至一具「天、地、神、人」四位一體的大地悲懷生態境域之觀點。文中論述各種土地公廟景觀:大樹、石頭廟、小祠、小廟、大廟的特色以為大地悲懷情感之顯像;詮釋各種區位類型:「廟-田」、「廟-厝-田」、「廟-庄」的特色以為大地悲懷生態區的建構。並且與土地公廟對聯所彰顯文化景觀中人們想望的心靈視象相對照,而得到本文認為:大地悲懷情感是一人們認同自然的動態結構歷程的普遍存在活動之觀點,而據此,地表文化景觀和大地悲懷生態區作為一理想人類的「家」之構成的研究,為文化地理學和區域地理學提供一個生態情感研究的新觀點。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