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弘明集因果報應論爭研究
研究生李侑芝 
校院名稱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蘇子敬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弘明集》收錄了許多當時佛教和中土人士的爭論文獻,其內容包括形神之爭、因果報應之爭、沙門是否敬王者之論、夷夏之辯等,其中深具思想理論是形神之爭和因果報應之爭。歷來的研究者對形神之爭研究頗多,對因果報應之爭的研究相對的較缺乏。本研究擬從《弘明集》中關於因果爭論分析了解中土原有的善惡報應觀其與佛教因果論思想相衝突,相妥協,相融合的過程,與當時佛教和反佛教人士在因果議題上論爭的焦點和看法,以解釋因果報應思想深入中土的原因。
  筆者從《弘明集》中研究關於因果報應論爭的文獻,將本土人士對佛教因果報應論說所持的觀點及反駁策略分析為以下四項﹕分別是自然命定論、傳統的儒家道德觀、以經驗或科學的實證角度辯論和以神滅論的思想進行論辯。
  佛教人士對中土知識份子的善惡報應的論辯方式則為採佛、道、儒相同勸善的思想策略進入,明顯的例子是慧遠的三世因果報應觀,它從中國的傳統思想中尋求理論支持,善惡報應不限於一生一世,而是延伸至三世,這種「業報自受」的觀點基本上是接受了佛教的思想。而業報的靈魂主體,能在三世中輪迴則是站在「神不滅」的理論基礎上出發的。
  佛教因果報應思想在中國化的進程中,就是不斷地與儒、道本土思想相融合這樣的過程,一方面加強了傳統儒家善惡報應說的說服力和生命力,為儒家的社會倫理學說發揮出新的作用﹔另一方面,佛教也強化了它在中土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可說是顯現了佛教在中國傳統社會倫理領域內具有巨大的能量。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