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北京法源寺》救國思想對民族教育重建之研究
研究生曾建誌 
校院名稱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回流中文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雷僑雲
年度99
地區台灣
提要  《北京法源寺》是臺灣作家李敖,於西元2000年所寫的一部長篇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從北京的一座歴史古剎「法源寺」開始描述,先寫寺廟是因為唐太宗紀念遠征高麗陣亡的將士所設立的背景,藉此帶出小說的悲劇色彩;故事的舖陳是以清朝光緒年間的戊戌改革為主軸,這些改革的重要人物如光緒皇帝、康有為、譚嗣同、梁啟超等人都是一心想拯救傾頹的大清王朝;他們打破「滿漢」的民族界線,秉持著同為中華民族子孫的責任,義無反顧的推動維新運動,雖然最後因戊戌政變的因素導致維新運動失敗;其後果是光緒帝被軟禁在瀛臺,譚嗣同也為此犧牲,康有為及梁啟超則遠避他國。但是維新運動的失敗,帶給人們的是認清了以慈禧太后為首的滿清王朝的顢頇及腐化,並加速了推翻滿清的革命運動,最後終於在西元1911年推翻了滿清王朝,建立的中華民國。
  本論文是以《北京法源寺》這本小說為主體,分別以七個章節做探討,其中第一章緒論,就研究動機、目的、方法、步驟、範圍及限制作一闡述;第二章探討作者李敖之生平、生命歷程及其著書動機;第三章就法源寺的歷史背景及書中所含攝的意象作研究;第四章以書中的主要人物,分別就其生平、思想、書中的形象呈現其人文精神;第五章以儒家思想呈現「忠君」觀念,再探就儒家「以死報君」的思想,最後再論及佛家入世救國的理念;第六章以以民族教育為宗旨,先探究民主思想對忠君思想的衝擊;再以《北京法源寺》中滿漢民族的融合,對比今日臺灣族群衝突,省思民族認同的重要性;最後重建國家民族的新觀念作其闡述;第七章結論,綜合前六章所研究作其結語,並探討此書的文學價值及研究心得。
  《北京法源寺》雖是一本歷史小說,但是它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其文學價值自然深獲肯定;而本論文也就其書中有益族群融合之議題,及其所延伸的救國思想作有益於今日臺灣人心團結之研究。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