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305-04 
論文名稱曼荼羅的永恆回歸:婆羅浮屠
研究生曹德啟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惠敏法師
年度88
地區台灣
提要  以複雜的圖像呈現神祕境界的曼荼羅可謂集神祕性與象徵性之大成,這樣為數眾多、組織複雜的圖像,究竟想表達什麼?一般而言,曼荼羅有宇宙圖式的含意,故本文藉著考察一連串歷史的發展、實踐的指向、結構的分析,以及實物,理解曼荼羅種種的內外現象,以企求大部分曼荼羅所欲共同表達的內涵。在方法上,除了沿用前人對密教典籍、曼荼羅實踐理論等的研究成果之外,亦試圖以宗教學的觀點,一探曼荼羅及其諸多要素背後的底蘊,而這樣的探求使得圖像學成為本文難以忽視的助力。
  在內容上,透過第一章的曼荼羅的歷史發展和第二章結構的分析之後,可知以超越二元對立的「悟」為中心而開展,可謂曼荼羅的基本原則。最後第三章,藉著對曼荼羅基本原則──「悟的本質」的把握與各面向的了解,本文試圖解明謎樣的立體曼荼羅?婆羅浮屠(Borobudur)。
  對於形制特異的婆羅浮屠,學者們從不同的進路做出迥異的推論。本論文則認為,迴歸遺跡本身所呈現的事實,加以掌握,才是導出合理推論的基礎。藉由考察遺跡中顯見的思想背景──《華嚴經》以及瑜伽部密教的兩部大經所尋得的線索;暗示了建構自這些思想的婆羅浮屠,與波羅王朝時期東印度的佛教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尊格的定位上,圓壇區以複數的72尊轉法輪如來,傳達了《金剛頂經》所說的面向一切方向、遍滿十方的曼荼羅中尊──大日如來。而第五層的覺觀印佛陀,則是《華嚴經》裡釋迦悟道後,以報身佛的姿態登上色究竟天說法的表現。其次,從思想與建築繼承的角度觀之,做為僧院主尊被奉祀,且當時在東印度大量流行的「降魔成道如來」,為婆羅浮屠帶來影響是肯定的。而婆羅浮屠中央大塔的觸地印如來即是「降魔成道如來」。總之,「降魔成道如來」的姿態是取自釋迦在菩提迦耶成道的那一刻,這一刻對華嚴與密教而言都佔有絕對的意義;因為兩者皆開展自釋迦當年的降魔成道。
  但是非注意不可的是,這種姿態的釋迦,並非歷史性的釋迦,而是脫離世俗的歷史脈絡,以其超越時空之「悟」而為宇宙主的釋迦;祂是作為悟的人格性象徵而位居曼荼羅中心。也只有象徵悟之本質的宇宙主釋迦,才能夠完整的象徵華嚴與密教的本質,統合兩個系統的經典而居於婆羅浮屠之中心。而象徵「悟」之本質的菩提迦耶降魔成道,即是曼荼羅的永恆回歸。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