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美學、權力與消費:以大甲媽祖遶境進香活動為例之研究
研究生林金龍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明立國
年度94
地區台灣
提要  「神要興,也要人去緪」,這個「緪」的歷史脈絡與操作過程,形塑了今日台灣媽祖信仰宮廟產業的變化。
  大甲鎮瀾宮挾著1987年率先赴大陸取得湄洲祖廟香火的象徵資本,加上自身所擁有徒步進香歷史特色和龐大陣仗的儀駕團隊之文化資本,逐步帶動了兩岸政教交流的「媽祖熱」現象。其特出的運用媒體直播進香活動的儀式再現,加上台中縣政府地方文化政策的傾斜靠攏,順勢以媽祖文化節結合文化觀光產業,刮起了以「大甲媽」之名的「進香文化產業鏈」的數十億商機。而政治人物插香扶轎的造勢拉抬,亦使得以鎮瀾宮為首的台灣媽祖信仰宮廟產業龍頭地位,逐步發展出一套「宗教進香,政治操作、媒體行銷、異業結盟」的「鎮瀾宮模式」。從香火政治的操弄謀略,到宮廟政治的合縱連橫,不但解構了從清末以來一直由朝天宮所主導的「香火權威政治論述」,更重新建構出一個新的「宮廟產業權威論述」。
  在台灣發揚光大的媽祖信仰,廟宇數目七百六十餘座,信眾人數號稱全台人口的三分之二,由於宗教信仰漸趨世俗化(secularization)與市場化的消費走向,其所產生的符號經濟產值自然不容小覷;而大陸當局對於宗教統戰的政治操弄,所引發信眾對於台灣媽祖信仰背後的台灣主體意識認同之意識形態對抗亦是值得關注;加上兩岸數個地方政府同時藉由媽祖信仰活動以推動旅遊觀光文化產業的拼經濟做法,皆使得以媽祖之名的符號意義體系,在「鎮瀾宮模式」的效應帶動下,不斷的擴大媽祖信仰與政治、經濟、媒體、產業、文化、社會等的交互影響關係。本文即試圖從香火政治與宮廟競合之權力結構脈絡切入,進行主體與鎮瀾宮在政治實踐與符號消費當中有關權力流動、文化消費和文化再生產的辯證論述。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