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806-15 
論文名稱公共廟宇組織變遷之研究:天壇、鹿耳門天后宮的個案分析
研究生王貞云 
校院名稱暨南國際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施教裕
年度88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採用文獻分析、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方法,透過對天壇和鹿耳門天后宮這兩間廟宇的個案分析,希望釐清影響公共廟宇產生改變,發展制度化社會公益服務的相關因素。擇取此二個案,乃是因為兩者所選擇投入的社會服務領域迥然不同。前者著重在老人社會福利,後者則著重於地方文化建設。所以本研究嘗試從組織內、外環境與組織行動者三個面向切入,瞭解造成兩間廟宇改變方向呈現差異的可能機制為何?使然因素與阻力因素有哪些?以作為社會工作結合廟宇推動社會福利的參考。
  研究發現,組織行動者的思維傾向是影響廟宇組織變遷的最主要因素。而行動者的思維傾向在轉換為組織變遷行動的過程中,則受制於組織內外環境各項要素的交互作用。其中影響最鉅者為組織財源穩定性、組織權力結構特性兩項要素。
  其中天壇因為財務資源多且穩定,權力結構同質性高,配合組織行動者的價值觀與對高齡化社會需求的認知,使得籌建安養中心的組織變遷行動在八○年代初期順利展開。其中六○到七○年代間,政府和天壇主事者對組織的積極介入與改革,是奠定天壇權力結構單純化和財務穩健的最大助力。
  天后宮因為財務穩定性較低,所以累積財務資源、強化收入穩定性是組織發展的重要考量。配合組織部分行動者的價值觀與對社會觀光休閒需求的認知,使得走文化觀光路線的「鹿耳門文化季」、「社區總體營造」成為組織發展的主軸。其中權力結構異質性高是組織變遷過程最大的阻力,財務資源的增加則是組織持續文化建設路線的最大助力。
  建議未來社會工作在結合廟宇推動社會福利的方向上,首應瞭解主事者的思維傾向、組織資源的多寡與穩定性、權力結構特性等條件,是否有利於該廟宇投入社會福利工作。其次在鼓勵廟宇投入社會福利的方法上,應以「專業的協助」取代「資源的要求」。亦即提供專業人力協助廟宇規劃和執行其社會福利服務,以實際的服務成果,促使廟宇相關成員瞭解並認同制度式的福利服務。唯有得到組織內部行動者的認同,廟宇才有可能成為「福利工作團隊」的成員之一,作為推動社會福利之基礎。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