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臺灣大悲咒水法門之研究:以功德山中華國際大悲咒水功德會為中心
研究生方柏舜 
校院名稱長榮大學 
系所名稱臺灣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釋慧嚴鄭瑞明
年度99
地區台灣
提要  佛教修行次第為信、解、行、證,本論文乃以此種次第來論述「大悲咒水法門」。換言之,本論文研究臺灣當代「大悲咒水法門」之宗教理論──此乃為「解」:與實踐過程之現象──此乃為「行」;而實踐過程後有所感應──此乃「證」。
  本論文以功德山中華國際大悲咒水功德會(以下略稱「功德會」)為研究中心之由,乃因功德會為臺灣當代新興佛教團體之一,成立迄今已八年多,其所弘揚之大悲咒水法門,一門深入之修行方式為當代佛教團體鮮少聽聞,實有研究之必要。
  據此,本文第二章,乃探討大悲咒水法門之理論依據,從佛教經典與現有文獻上探討大悲咒之史料、翻譯本與功德利益,並試著探尋臺灣誦持大悲咒法門之記載。此外,以文獻與科學角度探討,大悲咒水轉化,並以功德會實際修持儀式,二者加以比較。嘗試從觀音信仰之角度,加以討論。
  本文第三章,乃觀察功德會實踐大悲咒水法門過程之現象與其目前弘法狀態,並比較分析臺灣另一個以修持大悲咒水法門(毋寧說是佛水)之道場──九華山大興善寺,二者作一分析比較,以期得到功德會於臺灣佛教上所顯示之意義與特色。
  本文第四章,先探討大悲咒水之感應意義,緊接著分析智成居士所編輯之《觀世音菩薩靈應事蹟實錄》,以了解臺灣當代庶民社會之觀音信仰感應之現實狀態;後將分析之結果與功德會所修持大悲咒水法門之感應加以對照,二者經分析比較而得出,實踐大悲咒水法門之獨特感應乃為「天降舍利」之現象發生。
  最後,綜合前面所述功德會所提倡之大悲咒水法門,於當代臺灣庶民社會與觀音文化之特色,並歸納出本論文研究成果與個人看法。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