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天主教會與地方社群關係之研究:以桃園地區為例
研究生張欣儀 
校院名稱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戴寶村陳華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旨在探究天主教會在桃園地區的發展與社群關係,分從桃園縣的復興鄉、蘆竹鄉、平鎮市、楊梅鎮四大堂區為例,企圖解釋天主教會與原住民族群、福佬族群、外省族群及客家族群等四大族群間之文化衝突與融合。
  1962-65年羅馬天主教廷召開「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為現代天主教會本地化提供了一個理論基礎。今日吾人論及桃園地區天主教史發展,重視教會與當地族群之衝突與融合,正符合「本地化運動」之宗旨。職是之故,討論天主教會如何在地方「本地化」,意即天主教的宣教策略,是為本文研究重點之一。
  桃園地區的天主教發展實受到1949年中央政府遷台之影響,開教先驅均是遭中共驅逐來台之外籍神父,隨之而來的還有大批外省籍教友。因此,除了既有之「洋教」印象外,對台灣原住居民而言,天主教會亦屬於「外省人」之宗教,此一雙重身分之「外來文化」造成之衝擊與融合,更是值得進一步深究的問題。而隨著時代移轉,今日桃園地區教友結構呈現不同的面貌,不論是開教初期的外省族群,抑或是閩南、客家、甚至原住民族群,其傳統文化與原先宗教信仰均與天主教義大相逕庭。
  本論文以四大堂區為主軸,以「族群」為切入點,就神職人員傳教方式、救濟物資之發放、教友結構與宣教策略的轉變、教義結合與教友的接納程度等層面加以論述,並分別就泰雅族人之祖靈信仰、天主教會面對漢人祭祖敬孔的禮儀之爭、天主教會之「醫療傳道」、客家族群之特殊民族性等,來作為天主教會在各族群福傳之例證。重申傳教過程中「人」比「物」重要,如何將教義深植人心為福傳過程首要之務。
  本論文預期的重要貢獻與突破在於搜羅大量天主教會堂區登記簿、教務報告表及開堂紀念冊等文獻資料,加以量化分析做出解釋,並輔以神父、修女、教友口述訪問資料之運用,建構出天主教會於桃園地區發展之圖像,以凸顯桃園地區各族群對於天主教融合與交流的歷史脈絡,並彌補歷來文獻與研究之不足與缺憾,並找尋教會福傳工作漸趨衰落的因應之道,提供日後天主教宣教策略改進之方向。此外,本論文積極整理教會一手資料,將教友資料、老舊照片等儲存建檔,以符合時代需求,並在桃園地區第一代來台神父日益凋零之際,積極協助其口述歷史之建立。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