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101-09 
論文名稱《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俗字研究
研究生徐珍珍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宋建華
年度86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篇論文名稱為《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俗字研究。唐末五代為文字的紊亂時期,如今欲研究當時的文字情形,只能借重《龍龕手鑑》,但《龍龕手鑑》為遼代作品,而可洪這部書的年代即為五代,時代更接近。
  第一章先於第一節交代研究動機與方法;第二節則是說明作者生平及本書編纂緣由,了解可洪基於挽救藏經文字謬誤導致經義晦暗的可能及糾正諸經疏漏的寫作動機。其次再介紹這部書現今的版本與流傳情形。
  第二章則是探討本書的內容:第一節說明本書依據之文獻;第二節為編次之介紹,乃是以千字文為目次;第三節體例,主要是從釋形、釋音、釋義三方面來說明。前兩章是對可洪這部書作概略性的敘述,以呈現本書之大致面貌。
  第三章則進入本文的重心,企圖透過相關詞條的分析歸納,來看這部書呈現的俗字情形。第一節先羅列各家對俗字的觀點,最後根據可洪的前序,了解其基於約定俗成的原則,不影響經文經義的條件之下,偏向以字形改變為主要導向者即視為俗字;第二節根據書中實際情形歸納出俗字形成原因:包括外緣因素的時間、空間、政治;內緣因素的書體影響、書寫習慣;第三節釋例,則是經由類比、比勘相應的字例,再輔以字書佐證,而對俗字加以判斷。
  第四章主要在說明可洪《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的價值。可洪於前序中曾提及藏經文字謬誤包括「巧於潤色」、「妄益偏旁」、「增點筆畫」等情況,而可洪於書中有時詳加解釋,直接告訴讀者字形如何轉變。也有運用體例(正作某、俗作某間接讓讀者了解正俗字之間有何差異)因此,就可洪本身而言,大致有達到其編輯目的。除此之外,另有附加價值:一在文獻上,如存佚、有助校勘;一於文字上,即能夠了解當時書寫情形。發展狀況;或是以藏經文字為主軸,對藏經文字作一系列縱貫的研究。相信都能對文字學有相當程度的貢獻。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