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敦煌變相與變文
研究生于向東 
校院名稱東南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學-藝術原理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張道一
年度2003
地區大陸
提要  「變相」與「變文」是中國古代的兩種重要藝術形式。它們最初出現都與佛教直接相關,唐代以後,二者共同發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並且對其後的通俗藝術產生了深遠影響。無論從文學史還是從藝術史角度來看,「變相」與「變文」都具有重要研究價值。佛教「變相」與「變文」之間的多種關聯,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一、「變相」、變文作為佛教的「化俗」手段,它們都可以稱為「變」。二、講唱佛教「變文」時,通常都配合使用了「變相」畫。三、隨著「變文」的盛行,石窟中也出現直接根據「變文」創作的「變相」。就與「變文」的關係而言,敦煌「變相」在現存的「變相」中最具有代表性。敦煌「變相」中,既有P.4524畫卷這樣直接配合「變文」講唱的作品,又有不少根據「變文」創作的壁畫,但它們很少用來配合「變文」講唱。敦煌「變相」與「變文」的關係具有互動性特點。相比而言,敦煌「變相」受「變文」的影響比較直接,而它對「變文」的影響較為間接。學術界通常以吐蕃時期為界,將敦煌「變相」分為前後兩期。與前期相比,後期敦煌「變相」的總體特點是,題材的故事化、形式的程式化及內容的世俗化。這在歸義軍時期的勞度差鬥聖變等「變相」中,表現得尤為明顯。導致上述特點形成的原因是多種的,來自「變文」的影響就是其中之一。與「變文」關係密切的敦煌「變相」主要有三種類型,即連環畫式、屏風式與經變畫式。本文在探討了這些「變相」起源的同時,逐一論述了它們與「變文」的關係。作為佛教藝術的兩種形式,敦煌「變相」與「變文」的「化俗」功能不斷增強的同時,它們自身也漸漸「俗化」了。「俗化」加快了「變文」的消亡,進而導致了敦煌「變相」與「變文」關係的瓦解。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