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304 
論文名稱巴蜀摩崖佛寺研究
研究生郭璿 
校院名稱重慶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歷史與理論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張興國
年度2001
地區大陸
提要  摩岩造像作為佛教石窟造像的晚期形態,在造像完成之後通常靠崖修建木構建築以保護造像並提供宗教活動空間,從而形成摩崖佛寺。摩崖佛寺建築是石窟寺傳入中國後在中國該土文化及建築體系的其空間形態由洞窟逐漸走向摩崖這一歷史進程的產物,是石窟寺發展史乃至中國建築史中不可豁缺的一環。然而長期以來對石窟寺的研究多停留在造像藝術的範圍之內,對石窟建築的主角——空間形態的發展演變及其與中國文化的內在關係即較少涉及。巴蜀地區是全國範圍內佛教摩崖造像分佈最多、最集中的地區,並有多處保存較為完好的摩崖佛寺建築。該文以巴蜀地區的摩崖佛寺為對象,從多個角度對這一類型建築進行了研究和論述:引言部分點明了論文選題的緣起及意義。一、從石窟建築空間發展演變的歷史進程追溯了摩崖佛寺這一類型建築的產生;結合巴蜀地區的歷史文化背景,論述了巴蜀地區摩崖造像的歷史源流及摩岩佛寺的建制。二、從宏觀上論述了摩崖佛寺的選址及其與地理、地形和地質條件的關係。聯繫歷史上的佛填充佈局並結合實例,例舉了摩崖佛寺群體佈局的主要類型及建築的基本型制。三、從空間本質上闡述了摩崖佛寺中的主要建築,摩崖佛殿的空間形制的歷史沿革及其分類。結合大量實例,從視線、尺度、光線及空間的內外流動等方面剖析了摩崖佛殿的空間營造手法。四、著重探討了樓閣式摩崖佛殿的結構構造及裝飾裝修。結合大量實例分析說明了摩崖佛殿木構架體系充分結合自然地形、爭取空間,官式民間手法並用的特點,及其中濃厚的地域風格和一些早期做法的遺跡。並結合袖珍向讀者展示了摩崖佛寺中豐富多彩的裝飾裝修藝術。五、總結了摩崖佛寺的歷史、科學技術及文化藝術價值;結合工程實踐闡述了摩崖佛寺保護與修繕的正確理念和方法措施。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