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正德西方蓮社與諾那華藏精舍助念方法之探法
研究生張寶珠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生死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尤惠貞
年度98
地區台灣
提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和對比「正德西方蓮社」與「諾那華藏精舍助念團」的助念方法,包括其所依據之根源和呈顯出的死亡觀解及意義。本研究以文獻探討、實際參與二者助念活動和一般性內容訪談作為研究方法。對於「助念方法」,本研究涵蓋了助念內容、助念時間和助念專用法物。
  從二者助念方法的探索中,本研究發現其依據根源有些是來自經論義理,有些則是應客觀因素形成,並歸結成以下數點:
  一、根據經論義理,念誦彌陀佛號和六字大明咒皆可往生西方淨土極樂世界,念六字明咒還可選擇往生觀音毛孔中。就佛菩薩的本質而論,阿彌陀佛與觀世音菩薩是無二差別。又無論是往生西方極樂淨土或觀音毛孔中,都將常住於此,不再受六道輪迴之苦,直至修成證果,但前提是必須具備絕對的「信心」。
  二、僅管經論中記載著誦持六字大明咒、往生咒、大悲咒、尊勝咒、一切如來全身舍利咒等,都能仰仗佛菩薩的力量,淨除罪障惡業和排除冤親債主的干擾,正德與諾那仍以諷誦《地藏經》作為幫助亡者消除罪障的主要途徑。這是根植於地藏菩薩入獄救母的大孝精神,正適合中國人的孝道思想。
  三、二者著重的是臨終八至十二小時的助念,而且都只念佛不念經,因為依據經論記載,一句佛號或六字大明咒,皆俱攝大小諸乘經論教義,涵攝了佛菩薩之慈悲智慧與功德威力。
  四、除了念佛(或持咒)以外,二者亦強調「開導」為助念最重要的一環。二者開導文中對於中陰境相的敘述,多參考自《西藏度亡經》,但只籠統講述,非依照此經對中陰每天境相的詳盡記述,而且文中又只特別介紹西方淨土極樂世界。
  五、正德之出殯公祭助念內容和程序,原則上,參照於一般淨土宗暮時課誦的內容;諾那的中陰共修助念內容,則是出自於他們自己的編排。這種冗長的助念內容,更多是基於一種「慎終追遠」的精神體現,同時,也是基於一種「保障」的信念,即爭取機會幫助亡者盡可能往生佛國淨土或投生到善處。
  六、「八至十二小時不動身體」的觀念,是出自於弘一大師等人的主張,並非源自於佛教任何經論義理依據。中陰「七七四十九日」的說法,或受《地藏經》和《西藏度亡經》之記述影響為多。就數字上而言,「七七四十九」可能代表的是「滿數」或「無限」的意思。
  七、除了用咒語加持沙土是依據佛陀時代的作法,其餘陀羅尼被、咒輪貼紙、電子念佛機、西方三聖像和四色燈,都是因近代助念活動的興起,而依各助念團自行提倡使用的。另外,助念敲引磬則是源自於中國淨土宗高僧大德的論述記載,但各人對助念是否要敲法器的看法不一。
  最後,經由二者助念方法的探討,本研究總結為以下:
  一、二者呈顯了漢藏傳佛教教義的融合,以及顯密修持法的糅合。這種獨特助念方法,主要是為了迎合本土盛行之彌陀信仰之風氣,讓社會人士容易接受。
  二、二者的助念呈顯出一種負有「教育」大眾的深層意義,而這種教育是潛移默化式的,包括啟發個人思考念佛與死亡的關連性、探討修行的目的和生命的意義、帶動社會人士正視死亡恐懼的問題,以及糾正一般人對助念的錯誤觀念。
  三、二者助念方法是建立於一般人憑著信心和願力即可幫助臨終者或亡者助念的見地上,也就是靠不一定有證量的人幫助臨終者或亡者助念,以輔助亡者和家屬渡過服喪時期。
  四、二者助念方法呈顯出相同的死亡觀解,即人斷氣後,會經驗八到十二小時之昇墮關鍵時刻。若錯過這往生西方淨土的關鍵機會,亡靈則便進入中陰過渡期,而且罪障惡業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逐漸現前。二者並以西方淨土極樂世界作為生命最終的歸投處。雖然,二者提供了一張死後世界的藍圖,但這僅能是為一般人提供參考,以對死後的旅程有一種心理準備和寄託。實際上,佛教多有經論記載著虛空遍滿恆河沙數諸佛和其淨土,因此,本研究認為佛教的死亡因應法並非只有念佛往生一種選擇,而每個人死後的旅程和經歷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