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臺灣宗教性非營利組織運作的社會資本考察:以慈濟功德會為例
研究生張培新 
校院名稱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王順民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宗教組織是安定社會,淨化人心的重要社會力量,其分布深廣,本身所蘊含豐富與多元的社會資源,已經嵌入台灣底層社會,在台灣「第三部門」的「社會資本」累積上,表現得最為出色。觀察台灣宗教性非營利組織的蓬勃發展,正是當代台灣公民社會民間力量發皇奮起的寫照,其對社會所發揮的正面功能與價值,不容忽視。本研究選定台灣地區最具組織規模與社會影響力的佛教慈濟功德會,作為個案考察的對象,並從「公民社會」的角度切入,扣緊「社會資本」的核心議題,將慈濟功德會的運作當成整體社會事實來加以分析。本研究以社會資本理論的觀點,來考察慈濟功德會的組織運作,主要是因為社會資本理論體系已逐漸發展起來,並提供我們在探討公民社會形成的重要理論基礎。慈濟功德會在面對多元化的社會變遷中,如何透過組織決策的運作機制來展現民主化與制度化的精神?如何投入社區或公共事務的參與,進而提升組織的「公共性」?如何建構綿密的社區互動網絡,以及良善的社會道德規範,來增強社會信任?這些都是分析社會資本形成的關鍵性議題,也是本研究探討的重點所在。是以,本研究旨在透過對慈濟功德會之社會資本的深入考察,一方面對宗教倫理與組織投入要素的發展脈絡從事義理探索,另一方面則是探討其組織決策機制、公共事務參與、社會道德規範與社區互動網絡等組織運作情形,並就組織產出的四個案例予以討論,以呈現慈濟組織目標達成之成效與意涵。本研究採「質化研究」的方法,透過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及參與觀察,來進行資料之蒐集與分析,研究結果聚焦於以下四個面向:(一)組織決策機制;(二)公共事務參與;(三)社會道德規範;(四)社區互動網絡;並藉著理論與實務的相互印證,來檢視個案對象所蘊含的研究意涵,俾作為公民社會中宗教性非營利組織運作與發展之借鑑。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