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金農.羅聘.黃慎的神佛鬼魅像研究
研究生張啟文 
校院名稱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周芳美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中國十八世紀藝術史的研究中,揚州繪畫是個被高度關注的領域。這些揚州畫家們來自不同地區且非單一整體,由於個體上的參差,他們所面對的繪畫市場、自我認同,以及所扮演的角色也有不同,其間所衍生的議題也更為複雜與糾結。
  學界近年來對於揚州繪畫的研究便偏向以畫家個體做為對象,並且加入十八世紀揚州在當時中國社會與歷史的特殊發展作為參考條件,以探討揚州繪畫中的諸多面向,並且用文人自娛性與繪畫商品性作為考察的兩種標準。但其中以佛(羅漢)、鬼,神仙為主題的人物畫一直缺乏研究者的注意。中國社會觀念中,神仙是現實世界的庇佑者,佛是人生的終極理想,而鬼魅則是陽世的反面,雖然它們信仰的內涵不同,但是它們卻共同拼出宗教版圖,影響涵蓋了社會從高尚至民間,從雅至俗各種階層。因此,揚州畫派中這些以「神佛鬼魅」為題材的人物畫,其區別正在於其所具有的宗教意涵。因此,無法依靠研究人物畫傳統單線思考。
  揚州畫壇諸家中,以金農、羅聘,與黃慎三人所作的宗教主題繪畫最多,畫家的態度與關懷焦點也不一樣。透過「神佛鬼魅主題繪畫」做為稜鏡,這些畫家身上所沾染的各種色調將更加清晰。金農、羅聘、黃慎三人個體間的差異,影響了他們在這些神佛鬼魅主題繪畫中所投射的自我形象,自然環繞他們的繪畫品味和贊助關係就不同。因此藉由並置這三個個體,且將這些神佛鬼魅主題繪畫橫向比較,能反照出時代環境與其中個體的形象與樣貌,更可以清楚的看到,關於揚州畫壇研究的兩個重要命題--商品性與自娛性是如何多面向的運作與幻變著。
  首先是本論文中第一個對象—金農的佛畫。在討論金農佛畫前,必須先釐清金農在揚州所扮演的身份與角色。在金農身上,可以看到兩種不同典型,一個是以仕進為目標但不斷受挫的文人,另一個則是退避在佛教中尋找休息與慰藉的居士,這兩種不同的力量如何在他的思想中互相拉扯、推擠與互補、融合,並且投射在佛畫中,是本章裡最關注的目標。此外佛畫所暗藏的商業面向與運作手法也是本章必須釐清的問題,是揚州畫派中「神佛鬼魅繪畫」的第一類典型和傾向。
  第二章則以金農徒弟--羅聘的《鬼趣圖》為研究對象。羅聘的《鬼趣圖》在當時也引起更多正統文人的迴響,並為羅聘建立起畫名與來自異地的贊助圈。更重要的是,經由《鬼趣圖》在的傳看,羅聘參與分享了清代中葉文人的價值觀,使他身為一個職業畫家,卻得正統文人的肯定與讚許。因此,本章中藉由《鬼趣圖》作為探討對象,追溯《鬼趣圖》建立評價的過程,了解揚州的宗教主題畫中另一種文人自我投射,與繪畫贊助的樣貌。第三章則要轉向黃慎及其非文人的商業神仙畫為對照。黃慎的職業畫家出身與他在揚州繪畫市場上大受歡迎則可代表光譜另一端的典型。他如何利用讀書與作詩來洗脫工匠的氣息;另一方面又利用自己職業畫家的敏銳和經營之道來擴展他繪畫事業,揉合文人品味與市場需要創造嶄新的母題,這些是「神佛鬼魅像」的最後一種面向與運作方式。
  在揚州畫派的光譜上,畫家們並非始終站在一個定點,不管是金農、羅聘或是黃慎,其實一直都在繪畫商品性與文人自娛性的兩端游移擺盪著,無法使用單一標準來界定。因此這種分類的模糊與不確定來重新審視揚州繪畫品味主導權的問題,以及贊助關係和範圍,並提出揚州畫派研究中兩種全新的思考面向。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