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5 
論文名稱論袁宏道的“性靈說”
研究生岑玉 
校院名稱華南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古代文學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何天傑
年度2001
地區大陸
提要  對袁宏道“性靈說”的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存在著“以偏概全”的問題,對於“性靈說”本身的發展變化,缺乏完整而具體的分析。本文對袁宏道“性靈說”?生的社會和文化背景作以概述,並將其發展過程大致劃為三個時期:(1)準備與激進期(萬曆十八年至萬曆二十五年左右)。這一時期最為人們熟悉。此時標舉“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猛烈抨擊類比復古,推重俗文學,提出了著名的“趣”論。(2)轉折期(萬曆二十六年至萬曆二十二年左右)。這一時期開始講究修為,注重學養,提倡在“變”的基礎上學習吸收前人尤其唐宋名家的長處。對“俚俗”的弊端開始反省,並救之以“新奇”。(3)回歸期(萬曆三十二年左右至萬曆三十八年)。這一時期袁宏道的學術思想已經徹底完成了由狂放到修持終至“安心”的轉變,與此相對應,“性靈說”也向平淡質樸的傳統審美理想回歸。本文認為“性靈說”代表了晚明文學自由思潮對道學遮蔽文學的反抗。具體而言,“性靈說”的本質體現在:(1)“自在”的文學表現;(2)“真”的精神品性。並由此導入對“性靈說”迅速衰落的內部原因的探討。就“性靈說”理論本身的缺陷而言,其失敗原因可歸結為兩點:(1)“性靈說”對現實壓迫採取退避,企圖通過內心超越來完成自我實現,結果造成了自我理性與感性的分裂,既不能真正實現人格的獨立,也難以尋覓新的創作源泉,最終只能重新回到儒家正統思想中。(2)傳統文化定勢的影響,對俗文學的學習不力等原因使”性靈說”沒有找到新的審美理想去取代傳統的審美理想,表達並堅持文學發展至此的新因素與新追求。則它對傳統審美理想的回歸也是自然而然的。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