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6 
論文名稱既貴子見證,更重子行履:南懷瑾先生佛學思想述略
研究生宋道發 
校院名稱復旦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哲學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王雷泉
年度1998
地區大陸
提要  南懷瑾是中國當代國學大師,以其富有傳奇色彩的修行經歷、淵博的學識、通達的智慧和卓著的事功而享譽海內外。他認為,佛法是可以由智慧尋思求證得到的真理,全部佛法是超科學、哲學之一大實驗事。南懷瑾以見地、修證與行願三大綱要來統貫全部佛法修證的理與事,並以此三綱要的統一來具體闡明佛法的理事合一,且根據"體實非二,用固不一"觀點,將大小乘各宗各派乃至外道宗派的教理和修證,都融入修證的三綱要之中,形成一相容並包的佛學思想體系。在見地上,從心物一元的佛法本體論出發,詳細解說心性之體與用。認為佛法所言之證悟,即證知心性之體與用。證此心物一元之本體,如實證入真如實相,所得為根本智。既證得真如,複證體上所起之無邊妙用,達"心能轉物"之妙境,所得為差別智。見地是修證、行願成功的前提。在修證上,對於各宗各派的修證方法兼收並蓄,認為各種修證方法在學理上都離不開經、律、論的要點,都是以四禪、八定為基點,最穩當的修行法門是由凡夫人道起修,進而修持聲聞、緣覺,而到大乘菩薩道,終以證得法、報、化三身的圓滿成就為旨歸。修證是得成正果的基礎。在行願上,強調心理結使的解脫,更突出以救世救眾生的菩薩大願為其中心守則,以即出世而入世、心自解脫的大智慧成就為究竟。真正的修行是行願,菩薩只有犧牲自我救度眾生,才能最終達成見證圓滿大智大覺成就的佛果。套用馬克思的一句話來說:"菩薩只有解放諸有情,才能最終解放自己!"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