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404-01 
論文名稱宋永明延壽宗教論與根識境之探討
研究生孔維勤 
校院名稱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印順法師羅光聖嚴法師
年度71
地區台灣
提要  本論文以宋高僧永明延壽之宗教論為探討主題,永明嘗云:「達磨為宗」,「華嚴為教」,其教相又約之於「根」「識」「境」之剖析,所謂「明其微細行相」是也。
  故永明宗達磨者,以心為宗,以悟為則。教華嚴者,性起一心廣大之文,華嚴海會,一真法界,乃唯識之境界,依乎根身識性,智境如如。
  永明宗教論融有空二宗,折慈恩、華嚴、天臺三家,更依根識境和合因緣而闡微。
  本論文第一章敘述永明之時代背景與其個人史傳。
  第二章指出永明之宗教論,永明以達磨為宗,華嚴為教,達磨是心宗,華嚴是教相,心宗為禪,教相為淨,故禪、淨、教一如不二,永明有禪教一致,唯心淨土之說。
  第三章:永明一代時教,以嚴格因明比量而立量,並融和法性法相而設教,發前人所未發,亦對過去爭議甚多,不可能融合之性相問題,永明予以融合,遂開出宋以後佛教融合之思潮。
  第四章:永明以知識主體之「根性」為初步探討,所謂由根識境因緣和合中,明乎識根之功能力用,由是對六根識性,指出異熟與長養,種子與現行之根性,此是其生命哲學之根本基礎。
  第五章:基於根性之作用,永明對主體屬性作了一番考察,發現心、智、識、知皆為識性之發用,並由五蘊色受想行識中,對識性功能有具體而微的闡述,指出「真唯識性」乃根性發用之軌跡。
  第六章:識性約之於一念,永明在一念中指出五蘊之運作,色蘊與識變,受蘊與情攝,想蘊與想像,行蘊與造作,識蘊與了別,皆是一念之體用,所以五蘊真如即是一念無念。
  第七章:此章指出真唯識性之力用,有所明覺真知。故唯識觀與如理想思維,立乎真唯識量,有真知識之產生,因真唯識而有如實智而有真知,是一貫之理路。
  第八章:此章特別對「境」作了一番探討,境不獨存,依乎根識而有意義,故根識緣境,境在五根為色境,在意根為法境,境從識生,心境不二,此即法界智境。
  第九章:由「根」「識」「境」因緣和合中,永明指出所緣境之因緣行相,並由緣生緣起力之任運,以逆順十二因緣之檢討,明乎無明與真如的一念之隔。
  第十章:根身識性境界之和合,從其體用上看,有心與心所之義分,此義分依乎體力作用,屬「等無間緣」之不隔他物,於是力用交遞,是作用依處,如迅瀑千里,不停纖粟。此即約之「一念」「無念」「念念相續」之緣義,亦「等無間滅」之力用。
  第十一章:法為軌持義,法界即「所緣緣」。永明由根身識性緣境之軌持中,以體力作用之「法境」,指出所緣緣之法界。
  第十二章:天地一大緣起力用,永明以「增上緣」指出根識境在「力用」上最終結之意義,真空妙有,因緣和合,皆在「力用」上方成可能,「和合」在力用上說,自力他力,無非體力作用之無盡方便,無盡圓成。
  第十三章:永明嘗說四緣、六因、十因、五果、總攝一代時教,故佛法最勝義在於因緣,其法界軌持但明因果,永明宗教論,依乎因果與緣起,根識境之和合,皆表示力用之圓滿,才是人間勝境之增上緣。
  結論:總說永明延壽心境不二之宗教論,與對後世之影響。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