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201-05 
論文名稱由禪的「解構」義探討其與文學創作的關係
研究生吳美鈴 
校院名稱華梵人文科技學院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元音
年度85
地區台灣
提要  禪在中土接受中國文化的洗禮,將「般若思想」與「佛性思想」中國化,不但脫離了修持的形式,而且展現出自由化與活潑化的風貌,加上它「超越言詮」的本質正好具備「解構閱讀」所標榜的開放性與去中心化、去宰制化的特質,因此本文嘗試以「解構」來格義「禪」,提煉出六個「禪的解構義」,它們分別是:(一)定慧等一的超越性;(二)般若精神的展現之創發;(三)「空」義的重新表現;(四)佛性思想的新解;(五)悟;(六)不立文字。其中的「不立文字」與「解構閱讀」對文字符號所呈現之意義的固定性產生懷疑的精神相應;而「空」義則與「解構」的精神相當。禪用「雙邊否定」的方式消解了所有的名相概念,顯示絕對肯定的「真實」,與「解構主義」回復「自然」的立場相近。
  「禪」瀟灑自在的在中國文化的環境裏孕育、昇華而成,於無形中指導著人生的目的,而中國人的人生鵠的,往往表現在「游於藝」,文學為藝術中的一門,因此本文更進一步研究禪與文學創作的關係,以六項「解構義」為線索,分別探究「禪悟歷程與文學創作歷程」的相應處,以及「禪與文學」在「構思方式」、「價值取向」、和「表達方法」上的共通處。
  另外,基於「不立文字」為禪之一大特色,本文選取「與禪最為接近」(英‧布列斯語)的文學家陶淵明及其作品<歸去來辭>,將歷來把陶淵明「固定」歸類於儒家或道家的說法暫時擺開,嘗試做一次創造性的「解構閱讀」。因為淵明的「好讀書不求甚解」正好與「不立文字」不執著於文字表面意義的精神一致;且淵明的一切言行(包括回歸田園躬耕耘耔)又與禪家強調的「超然物外」、「無念」、「無住」相呼應。如果「解構」可以格義禪的「不立文字」,「解構」同時也可以用來禪釋淵明的「不求甚解」;如果「解構」可以格義「禪悟」,「解構」同時也可以用來禪釋淵明「歸居」的實踐性與超越性。淵明就因為具備禪的「解構」精神,因此完成了許多千古不朽的文學創作。
  總之,本文的研究,乃縱深釐清「禪的解構體質」,並橫向溝通禪與文學創作的歷程,仰視則由「解構閱讀」的角度禪釋文學作品,更進一步引證說明文學家若具有「禪」的特質,其作品方能呈現「思與境諧」、「心物合一」的境界,與「自然凝鍊」、「天工清新」的審美理想;力求使「禪與文學」的課題臻於立體而圓滿。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