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0606-03 
論文名稱《解深密經》的三自性思想及其發展
研究生趙國森 
校院名稱香港能仁書院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博士 
指導教授吳汝鈞
年度84
地區香港
提要  作者透過本文八章的論述,可以總結以下研究成果:
  三自性思想的形成,是以釋尊的緣起理論為基礎,經部派「法有」、「業持續」等討論,再由般若的「空」、龍樹的「戲論」「寂滅戲論」和「二諦說法」等教義,把釋尊緣起精神重新確立,往後發展成瑜伽行派「離言自性」、「假說自性」的思想,而最終成立三自性的思想。
  分別性的意義可分為三期,初期指「言說」;唯識古學期指「境」;唯識今學期指「所執境」等。依他起性的意義,《解深密經》時是多表示緣生的雜染諸法。《辯中邊論頌》時,則由「緣生諸法」轉為「虛妄分別」的識,這表明依他起性已經攝入「阿賴耶識緣起」與「唯識說」的含義,而擴闊為虛妄分別的亂識與雜染諸法。《攝大乘論》時,經阿賴耶識思想中的「異熟無記」「所熏處」等發展,依他起性便由雜染轉為中性。由此,依他的性質便兼具價值論上的染與淨;和存在論上中性等特質。圓成實的意義,初期唯指正智所現證的真知之清淨相。《辯中邊論頌》時期,「唯識說」、「阿賴耶識緣起說」已經融入三自性內,故虛妄分別的雜染諸識,不能作為清淨的依他起性的所依,於是便把「圓成實性」的範圍擴展,而包容著有為與無為的清淨諸法。《辯中邊論頌》以後,圓成實住便包容了「清淨依他」與「真如」兩方面的內容。
  三自性思想的出現,是以組織既成的大、小乘學說為目的,並且,把三性視為中心的原理,以了義教的立場,消解大、小乘思想的分歧。及後,還把瑜伽行派本身的教義也統攝入內,而最終發展成無著「新唯識說」的思想,統攝了釋尊所開展的「一般緣起」和「價值緣起」兩邊的理論,而以「唯識」這一教義,意圖將佛教各時期的學說也包容在內,成為佛教思想統一的新象徵。
  三自性思想不單要統攝大、小乘教義,更從實踐方面,包容著釋尊所說四聖諦的修行方式。即分別性應遍知;依他起性應遍知及永斷;圓成實性應遍知及作證。
  作者在文末還編制了「三自性形成及發展過程表」,希望能把三自性這種包括大、小乘教義的特質,全面地以流圖表示出來,令讀者能直接觀見,各時期學派思想的發展與演變的關係,進而了解,佛教思想多元化的學說,是貫通於釋尊緣起的中心思想內。
  以上的研究成果,乃作者對三自性思想形成與發展的新見解。依此可以證明瑜伽行派思想的成立,是肩負著統一大、小乘佛教思想的使命。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