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1304 
論文名稱山東地區隋代摩崖龕窟造像研究
研究生唐仲明 
校院名稱山東大學 
系所名稱考古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劉鳳君
年度2000
地區大陸
提要  西元581年,楊堅建立了隋王朝,在他的大力倡導下,佛教又興盛起來,開窟造像活動在各地蓬勃開展起來,山東地區尤為突出。據統計,在青州、濟南、東平3個地區的9個地點發現隋代摩崖龕窟造像,它們分別是青州地區的雲門山石窟、駝山石窟;濟南地區的東佛峪摩崖造像群、龍洞石窟摩崖造像群、佛慧山開元寺摩崖造像群、千佛山摩崖造像群、玉函山摩崖造像群、五峰山蓮花洞造像;東平地區的白佛山石窟。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我們對上述9個地點隋代摩崖龕窟的基本情況進行簡單扼要的介紹,並運用考古類型學的方法進行類型分式。石窟可以分為佛壇窟、大像窟、改造窟3型5式。摩崖小龕可以分為大像龕、橫長型並列多身造像龕、普通小龕3型8式。根據對資料的研究發現:這一地區的摩崖龕窟有自己的特點。在龕窟形制上,石窟多佛壇窟、改造窟,小龕以橫長型並列多身造像龕為代表。造像組合上以一鋪三身像為主,出現少量一鋪五身像。造像題材上比較多樣化,有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彌勒佛、菩薩、七佛、千佛等,其中比較突出的是阿彌陀西方淨土信仰及法華信仰。造像的風格也擺脫了北朝風格的束縛,呈現出自己的特點,如主尊身軀粗壯、面寬頸短,菩薩身材修長、瓔珞天衣繁縟複雜等。造像供養人的社會地位有明顯的地區差異,青州(隋為北海郡)、東平(隋為東平郡)兩地區都由封建上層統治階級聯合僧侶上層共同造像,而濟南(隋為齊郡)地區的造像則完全由普通僧尼與中下層人士供養。隋代在山東的開窟造像活動取得如此發展自有其深刻歷史背景:在政治上,佛教被統治階級當成一種“馴民教化”的工具大力鼓吹;在思想上,廣大勞動人民在殘酷封建統治與壓迫下也確實需要一個精神上的“天國”;在經濟上,隋初統治階級注意吸取前朝教訓大力發展生?,經濟得到恢復,為大規模造像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山東地區隋代摩崖龕窟造像具有明顯的過渡特徵,它上承北朝晚期的風格,兼收並蓄關西、南朝的各種影響,形成了自己的特徵,並為山東地區唐朝新風格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