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大般若經.第二會.隨喜迴向品》的研究:兼論印度佛教碑銘的迴向模式
研究生劉瀅芬(釋悟性)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洪莫愁
年度92
地區台灣
提要  本文探討的主題是《大般若經‧第二會》的隨喜迴向,並且論及印度佛教碑銘的迴向模式。在研究進路上,本文主要採取內在建構之道的佛教進路;至於研究方法,則是特別著重就研究主題所根據的原典,來從事整理、解析、詮釋乃至批判等工作,進而建構出相應的類別(type)、模式(pattern)、理論架構、或內在意涵等學術論述的項目。
  本文正規的討論,一開張,為求明確掌握往後論陳的整體方位,首先探討隨喜迴向在《大般若經‧第二會》出現的背景,以內在的修學次第、和宣說法要的人物為特定脈絡,標示隨喜迴向在菩提道修學所處的高級位階。其次,建立和隨喜迴向這個修學法要有密切關聯的認知,特別是相關的概念、施設條件、和操作要項。希望藉由論述這三個相應的類別,漸次走向、或臨近正規修習隨喜迴向。接下來,建構隨喜迴向相應的修學階段、次第、及理則。簡言之,隨喜迴向的修學,主要分成隨喜、迴向二個步驟,以心境純淨為講究的原則,去從事階段性的累積與提昇,循序漸進達到無顛倒、及結合法性上的修證的隨喜迴向,成就無上正等菩提這個最高的修學境界。再拿在印度佛教碑銘中出現的迴向模式作為對照,凸顯在般若法會的隨喜迴向的修學特色。
  總結地說,經由本文的研究與論述,不僅是在廣度方面理出隨喜迴向在《大般若經‧第二會》出現及修學上的背景脈絡、在深度方面呈現〈隨喜迴向品〉相當豐富且深奧的修學義蘊;而且使得吾人瞭解佛法的修學,在不同的層次,有不同的操作講究,在修學之前作全面適切的認識,有助於提昇修學的品質與效益。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