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從帕費特論初期佛教無我思想
研究生劉姵君 
校院名稱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林鎮國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英國哲學家帕費特(Derek Parfit)在《理由與人格》(Reas.ns and Pers.ns)中主張人格存活中重要的不是同一性,而是有正確原因的心理持續性與聯繫性(關係R)。這樣的化約主義式觀點,帕費特強調這不是西方國家才有的論點,他主張佛陀本來也會同意化約主義的觀點。佛陀「本來也會同意」的意思是指帕費特把佛陀所闡釋的無我思想視為比化約主義更極端的「消除式的化約主義」。在人格的本質上,帕費特反對笛卡兒的獨立精神實體,主張只有當我們是離開大腦、軀體以及各種心物理事件而單獨存在的實體,我們的同一性才是確定的。初期佛教為否定婆羅門教的「梵」,同樣是否定有常住、獨存的靈魂。在這相類似的理論基調上,是否真如帕費特所言佛教無我思想是「消除式的化約主義」的代表。又,帕費特這樣的主張是否顯現出其對佛教無我思想的理解與佛陀闡述的無我思想有所出入。這些問題將是本文所要釐清的重點。本論文的研究方向是從帕費特關於人格同一理論的化約主義式觀點切入,來審視佛陀無我思想。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