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水陸法會」懺法之研究
研究生于光華 
校院名稱佛光大學 
系所名稱宗教學系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許鶴齡
年度97
地區台灣
提要  佛教傳入中國後,與中土原有的儒、道思想,經過長期的激盪與涵攝,早已融合為一體,成為極具中國文化特色的宗教。「水陸法會」正是這種具中國文化色彩的佛教懺法。細論宗教的本質,懺悔原是各個宗教相當重要的自省課題,也各有各的懺悔方式。佛教懺悔方式隨其所傳教化的地域,產生種種相異的儀軌;但大抵皆是依據佛經,揉合原有的思維方式、信仰儀式,衍化為適應當地習俗的儀軌組織。中國佛教懺悔儀軌導源於印度佛教的「布薩」制度,傳至中國,深受中國傳統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的影響,發展為獨具一格的懺悔儀式。因此,中國佛教懺悔儀軌既有印度佛教的精神,也有中國傳統思想與民俗的脈絡。在中國,佛教懺悔儀軌稱為「懺法」、「懺儀」,隨著各代創制者而有種種異稱;但無論名稱如何改易,「懺悔」本質上是佛教徒自我修行的重要方法,通過誦經、持咒、念佛、拜佛等等方法,懺悔以往所犯無邊罪業,並發願往後積極修行,恆不退轉的決心,在修這些禮拜、唸誦的種種行持即是懺法。
  中國通行的懺法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摘自佛經所述,懺悔罪過的儀軌;一類是五悔法門,修習止觀的行法。前者始自梁武帝《慈悲道場懺法》(即《梁皇懺》),後來各派都依所宗經典撰寫種種懺悔行法,唐朝尤為盛行;後者為天臺智顗大師首創,智者大師參照以往五悔法門以及各種禮讚文、懺悔文,形成獨創一格的懺法,也成為後世天臺學者創制懺法的準則。天臺懺法盛行於世,其中規模最大者,莫過於俗稱「水陸法會」的懺悔儀軌。現今臺、港、大陸等華人地區盛行的「水陸法會」其儀軌主要根據宋朝大石志磐所撰、明朝雲棲祩宏所修的《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志磐雖為天臺廣智尚賢和尚傳人,但於此懺法的創制,因前有所承,所以不專主天臺懺法,尚包納《梁皇懺》等舊有懺法。
  縱觀發展於中國佛教近千年的「水陸法會」,雖然與原始佛教有著不同的面貌,但是否全然喪失佛法的根本精神?其定位、精神意義何在?具有何種特質?隨著時代演進,「水陸法會」懺法又有何改變?融合道、儒二教那些教義?又「水陸法會」懺法存在如此長遠時空的意義與價值宗教功能性何在?基於上述疑點,有必要對於普遍為大眾修持的「水陸法會」懺法進行研究,故以「水陸法會」懺法之研究為題,希藉此學習過程,能更清楚掌握中國佛教懺悔法門的脈落,並正本清源,以深入明瞭「水陸法會」懺法思想與其實踐價值定位。本文肯定「水陸法會」懺法對宗教信仰以及安定社會的重要性,並以內涵與宗教功能性為研究。基於上述宗教儀式所含意義與功能,本論文之研究,嘗試由「水陸法會」懺法為中心,探討其歷史、義理、思想以及儀文內涵,進而反省其儀式教化功能,以及與中國社會倫理、經濟互動的關係。藉此,開闊對佛教的不同視野,並能確切掌握中國佛教行之已久的懺悔實踐行門。更期待為現今「水陸法會」懺法獻曝,提供針砭之道。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