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唐代佛道論爭研究
研究生趙宏勃 
校院名稱西北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古代史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王三北
年度1998
地區大陸
提要  佛道論爭是指佛數與道敬之間以辨別教義優劣、爭奪名位順序為目的的公開辯論,內容包括宗毅哲學思想、宗毅創建傳佈歷史等多方面。佛道論爭早在兩晉南北朝時期就已成為思想文化領域內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但受南北分裂的政格格局及兩教自身發展狀況所限,其學術水平、論爭形式,都還未成熟。直到隋唐時期,佛道兩教的發展進入黃金時期,佛道論爭也臻於化境,在唐代文化史、宗教史、政治史上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佛道論爭深刻反映著佛教與中國文化從依附、抗衡到融彙的複雜歷程,是對唐代中西文化的互相融攝、互相滲透進行研究的特殊角度。同時,佛道論爭有力地推動著兩教哲學思辨的深層次發展,為儒、釋、道三家鼎立的意識形態格局的穩固奠定了基礎,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也有助於把握唐代社會意識形態結構的發展軌跡。佛道論爭還生動地反映著時代的脈博,與封建社會的政泡結梅、社會經濟以及社會思潮的變遷有著緊密的聯繫,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目前學術界對這一課題的研究並未引起充分的重視,只有少數專著、論文有所涉及,也並未展開全面深入的研究。由於佛道論爭的有關資料在史籍中缺乏集中的記載,散見於史籍及佛教、道教典籍。其學術價值又被湮沒於兩教相互詆毀或充滿宗教神秘色彩的言論中,因此在資料的搜集整理以及準確客觀的理解與應用方面,都具有相當的難度。本文廣泛搜集有關佛道論爭的基本資料,並進行了細緻的爬梳整理,將唐代佛道論爭的漫長過程劃分為四個階段,根據論爭內容、形式及性質的不同歸納出各階段的特點。文章不僅勾勒出唐代佛道論爭的基本面貌,而且分析了論爭的歷史流變與政治局窮、宗毅政策、統治者個人意志及思想文化等多種因素的相互影響、制約,反映出封建統治的興衰變遷,學術文化的發展流變,及社會經濟結構、官方意識形態格局的解構與重建。以分期研究為基礎,本文重點探討了決定佛道論爭形式、內容、結果的內在原因及對這一現象的深層思考。首先,佛道論爭雖然是一種學術形式,但它始終處於封建皇權的制約之下,統治者的政治需要是決定論爭內容、性質乃至勝負結果的主要因素。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初唐佛道論爭以書面論戰的形式展開,這是由統治者尊祖崇道的政治目的所決定的;武則天到中宗時期圍繞《老子化胡經》真僞評判,兩教論爭勝負結果與唐朝推行三教並存宗教政策有著複雜微妙的關係;佛道論爭從書面論戰、義理辯對乃至節日慶典的形式演變是以統治者的政治需要為轉移,反映出唐朝統治者高超的統治技巧。學術文化自身的發展,是決定佛道論爭內容及方向的另一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討論了道教理論體系的義理化、佛教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迎合兩方面的內容。指出佛道論爭為道教理論體系的建設提供了契機,便道教得以攝取與己有用的佛學思想養料,重構自身的思辨哲學體系,反過來又促使兩教義理之爭走向深層次,促進兩毅思辨哲學的發展。另一方面道教的攻擊與責難進一步促使佛教走上中國化的道路,從孝親觀等基本教義入手,彌合與中國文化之間的矛盾。兩教思想上的互相融攝,改變著論爭的內容,也生動地記錄著佛道思想衝撞、融合的軌跡。佛道論爭在唐代發展到巔峰狀態,代表著最高水平,它還對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它進一步准進了佛教中國化的歷程,促進了道教理論的義理化,推動儒學更新,納佛窯道,對三教合流的歷史趨勢影響至深,為唐以後中國封建文化的發展趨向奠定了思想基礎。本文對佛教道論爭進行了較為系統和深入的研究,對於重新認識和評價佛道論爭在唐代學術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把握建政權和宗教之間的制約、互動天系,梳理唐代學術文化的發展脈絡,理解申國傳統文化的內涵等諸多萬面,都具有一定的價值。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