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北響堂山石窟南洞的構成及信仰型態
研究生陳怡安 
校院名稱臺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史與藝術評論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潘亮文
年度99
地區台灣
提要  北響堂山石窟南洞(以下簡稱南洞)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鼓山,為北齊(550-577)時重要的三壁三龕窟,本文將南洞置於宗教藝術的視野下,分別以構成及信仰型態二面探之,並嘗試連繫二者之關連,闡釋南洞之價值。
  南洞三壁三龕的石窟構成,分別來自雲岡石窟第三期的三壁三龕窟及龍門石窟二系統。雲岡石窟三壁三龕窟在形制將主要強調的元素置於壁面中央,為具有「求心性」特質的形制。龍門石窟則是正壁設壇不開龕。南洞窟形主要遠承雲岡石窟三壁三龕窟,並再承繼著龍門石窟(路洞)的正壁設壇及七尊像橫向排列形式,形成壁龕寬廣,「分散性」意味濃厚的形制。
  由南洞碑刻所見之信仰,可見有「以口稱念、讚嘆聖者」之宗教行為,再檢視各碑刻,尚可知其信仰基層含藏著「如來藏」思想與《涅槃經》思想。「如來藏」思想與《涅槃經》思想皆闡述著人人皆有佛性,所謂之「佛性」乃是智識不可思量者,唯有透過「信」可契入的重「信」之信仰型態。「信」的信仰型態,在理論面上可認為是「如來藏」思想與《涅槃經》思想,然在實踐面上卻可認為是南洞碑刻所反映的「以口稱念、讚嘆聖者」之宗教行為。
  南洞碑刻中刊刻著諸佛名,多於《佛說佛名經》有載。《佛說佛名經》於北魏正光年間(520-524)於中國譯出後不斷增廣,增廣過程中,將聖者、聖物「均質化」地共列為崇敬對象。此「均質化」之過程亦可認為是基於「信」的信仰型態所衍生,與南洞水平歸整的「分散性」構成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造作意識,或可認為南洞水平歸整的「分散性」構成,亦是因於「信」的信仰型態此類宗教情境下始有的造作吧!此外,「以口稱念、讚嘆聖者」之純粹的宗教行為,亦不需要繁複的造作,也是南洞構成造立之初所可能設想的原因之一吧!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