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從唯識觀點探討佛教寺院空間之配置:以法鼓山、佛光山、中臺禪寺、靈鷲山為例
研究生許素娟 
校院名稱臺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彭光輝
年度94
地區台灣
提要  印度原始佛教,初期無任何建築形式。佛陀入滅後,寺院雛形,以「塔寺」為主。早期中國佛寺,是無規制,常有「捨宅為寺」的情形。南北朝佛寺,是以「前塔後殿」為主。初唐之時,《戒壇圖經》的附圖,始將塔殿倒置,以「佛殿」為主;唐代之後大都用佛教宇宙空間觀,作建造雛形,及中軸、明堂院落為主,以象徵佛國淨土的建立。唐代中期有禪寺與叢林的興起,形制是民居樣式。在台灣日領時期,傳入日式佛教的法脈,建造日式佛寺。而台灣佛教其源流,大都來自福建,目前現地傳統佛寺,可分幾種形式:1、閩南式2、齋教式3、日本內地或移植衍生式4、民俗式5、西洋歐式。法鼓山的建築群,部份受中土禪寺的影響。關於佛光山、中台禪寺的空間配置,則完全依照傳統佛教宇宙空間思維而組織的,所不同是中台禪寺,空間組織是集中處理,採高樓垂直化。靈鷲山則間接承襲中國佛寺配置方法。法鼓山、中台禪寺、靈鷲山配置受地形、地勢影響很大。
  有關於心境、環境與修行法門重點,呈現在個案的空間配置裡頭包括有:1、在空間組織方面來說,法鼓山宗風,是以禪宗「本來面目」呈現空間特質;佛光山以兜率天「清淨天國」與彌勒降生娑婆世界的「人間淨土」為空間特性;中台禪寺則以「由凡至聖」次第分位關係,呈現空間性質;靈鷲山則是「次第修行」呈現。2、所要呈現心境、修行來說,法鼓山是以禪宗「頓悟法門」為要旨;佛光山、中台禪寺、靈鷲山,則用「次第法門」的漸修法,成就無上菩提。3、空間環境方面;法鼓山是以「心淨則國土淨」,佛光山、中台禪寺是以「十善業道」為基礎,成就「自心淨土與佛境地」;靈鷲山則以「念身法門」為次第。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