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受想行識」心經系列:黃坤燃書法創作理念及解析
研究生黃坤燃 
校院名稱屏東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陳英文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本創作系列,是以「受想行識」為主題,其研究目的是探究佛教最有聲望的經典「般若心經」意涵,闡釋宇宙人生之至理,及如何破迷開悟。五件代表作品,是皈依佛教三十年,書寫佛經十餘年來的心得之作。主題的主軸,是以「受想行識」之心要為主旨,教人依照「般若」妙法修行,度脫煩惱的生死苦海,達到究竟安樂的彼岸,親證不生不滅的實相。
  華嚴經云:「三界諸法,唯有心故」。又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楞嚴經云:
  「萬法所生,唯心所現」。 此心乃萬法之根源。文字書法、念佛參禪、修因證果、念經聽經、乃至行住坐臥,皆以此為本。可惜眾生被無明煩惱所敝,而不覺知,妄執六塵以為心,起心造業、迷惑顛倒、製造亂象、皆肇因於心念不正,要是我們不被外境所迷,能夠認識這個「真心」,則覺者為佛,迷者為眾生。亦即「是心是佛,佛即是心」,所以「心經」處處顯示,層層開發,即是要吾人能親證此心。茲就此系列創作研究方法介紹如下:
  一、創作的動機---
  1. 主題到議題的動機:「受想行識」>「心經」>「破迷開悟」
  2. 材料處理的動機:書法使用的毛筆與技法,仍以傳統為主。但在材質方面加入「非毛筆的筆」的筆,及「非墨水的水」。
  二、創作理念依據---
  1. 思想部分:以「心經」內涵為理念背景,闡釋心地法門。
  2. 書法展現部分:以傳統書法為基礎,加入水墨技法,水畫、火畫等,讓墨暈產生變化,使字有更豐富的效果,展現經典書法多樣式的美。
  三、學理基礎-----
  本系列創作,結合傳統主義與現代主義為主要表現的學理,用書法式的筆觸,表現文字的具體藝術與抽象藝術,每件作品均有連貫性,精神相互攝受,做思想聯結方式展出。
  四、內容、形式----
  為了展現作品的「教育性」、「思想性」與「啟發性」,以「中堂」、「對聯」、「少字書」表現主題的內涵、經意,闡釋宇宙人生哲理。
  「五蘊皆空」------中堂五件組合
  「自在菩薩」------立軸加對聯三件組合
  「般若智度」------鏡片 橫披11件組合「舟」的圖像
  「法輪常轉」-------鏡片 少字書斗方36件組合二組「卍」字圖像
  「萬法歸一」-------橫披加三件長方小品共四件組合
  五、方法、技巧---
  此系列作品是「表現性」的觀念書法,呈現創作歷程的「轉化」,是由傳統書法出發的。
  水火相容----中堂 <五蘊皆空、自在菩薩>
  墨分五色----少字書 <法輪常轉、般若智度>
  圖像構成-----舟、卍 <般若智度、法輪常轉>
  礬水墨韻----中堂 橫披 <五蘊皆空、萬法歸一>
  結論與建議—
  本系列創作的結論是代表性作品,參加全國性的創意書法比賽獲特優獎,表示創作理念與方法受到肯定。參加國際性的書法展,也獲得好評,作品在法國展出後,又轉往埃及展出。表示中國創意性的書法,受到國際性的肯定與讚賞。
  建議以此創作研究心得,作為創作生涯規劃,在有生之年,有恆心的持續寫經,持續創作,續佛慧命,廣結善緣。之後可以在教學上,傳授寫經書法的創意理念,讓更多的人能親近佛法,學習書法的創作,進而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理,攝受自心,破迷開悟。人人能平靜、安心的發揮潛能,造福人群,讓社會日趨祥和,善善相應,天下無災。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