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資料庫檢索
佛教相關博碩士論文提要檢索系統

論文編號 
論文名稱台灣民間舞獅宗教儀式與表演藝術之研究:以台灣獅與醒獅為例
研究生李玉燕 
校院名稱台北大學 
系所名稱民俗藝術研究所 
學位別碩士 
指導教授謝潮儀
年度93
地區台灣
提要  台灣民間表演藝術豐富多元,其中舞獅是逢年過節及廟會慶典中最常見的,不過一般對於舞獅的瞭解僅是熱鬧的陣頭,卻不知其中的內涵。獅陣在台灣原本是屬於社群中的活動組織,是團結的象徵,舞獅平時是強健體魄的運動,廟會時更是酬神娛人的表演,過去活躍在農村的獅陣,隨著時代環境的改變,日見凋零,老一輩的人感嘆武術是強身、強國之本,但卻無力喚起社會的重視,獅頭無法繼續舞弄,祖傳的拳術即將消失,實在令人不勝稀噓,故唯有進一步的認識,更深入的瞭解才能知道文化寶藏的可貴。台灣民間舞獅的種類以台灣獅及醒獅兩大類在數量上為最多,本研究取台灣獅中的大龍峒金獅團(位於台北市)及醒獅中的飛鴻館龍獅團(位於彰化縣)為主要研究對象,經由兩類不同獅種的個案深入解析,利用文獻分析、參與觀察、比較分析及影像紀錄的方法,探索舞獅在信仰下的儀式行為,剖析舞獅的精神內涵及民間表演者的創作思維,分析舞獅在音樂、舞蹈及戲劇性三個層面的展現。同時藉由文化背景、功能性及表演內容上的比較,分析二者之間的異同,找出其特質,提供適當之建議,作為舞獅在未來發展方向及提昇表演藝術的參考。研究中發現台灣獅相較於醒獅,在宗教性的意義為重,台灣獅的獅頭平時就被視為獅神供奉在廟裡,或是被當作辟邪物掛在牆上,舞獅者較重視的是能為神明出力,利用舞獅具有鎮煞的功能,帶給地方與住家的安寧;而醒獅在現代社會,顯然已經跳脫傳統巫術的濃厚色彩,走向專業表演藝術的方向,其在各方面表現的講究,都是為了贏得另一次的演出而努力,是為了觀眾而表演。由於二者是在不同思維下發展的,所以自然由於社會的改變,價值觀的轉換,互為消長的情形就明顯呈現出來。

回條列式書目資料 重新查詢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