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為《般若心經》、《心經》。由唐玄奘所譯,本經乃是整個大乘佛教的心要,也是大乘佛法中般若思想的中心,亦是《般若經》的中心。總旨闡述以智慧觀照身心,都是因緣和本性都是空,即能去除一切苦厄。據印順法師《心經講記》說︰「在六百卷的《般若經》裡,在〈學觀品〉有與本經幾乎完全相同的文句,不但不是觀自在菩薩所說,而是佛直接向舍利子所說的。」據東初法師的《般若心經思想史》說,在《大般若經》的第二會第二分〈觀照品〉第三分之一,以及其異譯《大品般若經》的〈習應品〉第三的一段,頗與《心經》類似。而《心經》是《大般若經》中的一小段,《大般若經》譯成中文的部分雖然和《心經》很像,但並不完全一樣。目前我們持誦的《心經》最後一段的咒,在《大般若經》中就沒有。 |
本經原出於《大品般若經》內佛和舍利子問答般若行的意義、功德,從中撮要單行,成為表現「般若皆空」精神之簡潔經典,本經通攝大小三乘法的總綱,可以當作佛法概論來看。佛教八宗均修讀的本經,雖各宗演繹不同,但地位超然,是佛學的宇宙觀,再加上本經沒有宗教色彩,可說是一篇哲學論文,不分任何宗教均可誦讀,體驗本經的智慧。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雖屬《大品般若經》之內,但其在印度佛教史其流傳史實卻不甚明瞭。 |
本經在中國前後出現了十二種譯本,如下: |
1.吳支謙譯《摩訶般若波羅密大明咒經》又名《摩訶波羅密咒經》一卷,已佚。 |
2.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摩訶般若波羅密大明咒經》又名《摩訶大明咒經》一卷,二九九字。 |
3.唐玄奘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稱為《般若心經》、《心經》,共260字。 |
4.唐菩提流志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已佚。 |
5.唐實叉難陀譯《摩訶般若隨心經》一卷,已佚。 |
6.唐義淨譯《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卷,我國未記載此譯本,但日本存有抄本,並收入《日本大藏經》。 |
7.唐沙門法月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我國未記載此譯本,但日本《日本大藏經》所載的《般若心經異本集》有此譯本。 |
8.唐沙門法月重譯《普遍智藏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卷,共三分,六四八字。 |
9.唐罽賓三藏般若共利言等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卷,共三分,五四五字。 |
10.唐三藏沙門智慧輪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卷,共三分,五六二字。 |
11.唐三藏沙門法成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卷,共三分,五六六字。 |
12.宋施護三藏譯《佛說聖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心經》一卷,共三分,六二七字。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簡單的解釋為依般若的妙法修行,使可度脫生老病死苦的煩惱苦海,達到安樂平和的彼岸,獲得不生不滅的真心實相的境界,得到永恒的幸福,此乃般若菩薩成佛的心得。佛教的宗派無論那一宗派都是未有不讀本經,就連一般非佛教徒,也尊重本經,所以佛教經典以《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流傳民間最普遍而深入的,探究其原因有下: |
1.簡明:字數只有二百六十字,不及其他《般若經》、《金剛經》等繁多。 |
2.易讀誦: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朗朗上口,不像其他經咒語句深奧。 |
3.含義深遠:如「不生不滅、不垢不淨」是說明諸法實相真理。 |
4.利益現面:如「是大明咒,能除一切苦」讀誦般若現前得到快慰的利益。 |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組織嚴密有序,把佛教所有教乘從所幾乎隻字都不能更動,其網羅了人乘到佛乘其思想包括有空二大系的思想並是承先啟後的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發達過渡時期的經典,故其小乘及大乘的教義思想並行,可說是佛教教義的結晶。 |
本經結構,先明能觀智,即深般若;次辨所觀境,即顯示諸法實相即空相,從蘊、處、界,緣生、四諦、智,斷諸法執;後顯所得之果,先之以得涅槃果,次之以得菩提果,闡明諸佛皆依甚深般若觀慧相應無所得實相,而得一切智智之義。首尾說明般若能度苦厄,明般若之出現世間,乃為除世間一切苦,讚嘆菩薩行般若波羅蜜多,心念慧益一切眾生,當以一切智智知一切法,度脫一切眾生,除佛智慧,過一切聲聞、辟支佛上等等殊勝功德。 |
本經的組織如下: |
一、總論:以智慧觀照身心都是因緣和本性都是空,即能除一切苦厄。 |
經文: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
二、修行的方法:從觀照身心及世間、生命的流轉都是因緣和合。 |
1.從五蘊的和合來觀照身心,其不是永恆不變。 |
經文: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2.從世間相觀照,其不是永恆不變。 |
a.從根塵境觀照 |
經文: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
b.從十二因緣觀照 |
經文: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
c.從四諦觀照 |
經文:無苦集滅道。 |
d.從能所觀照 |
經文:無智亦無得。 |
三、修行的果:如是修行即能證得自在。 |
a.承先啟後 |
經文:以無所得故。 |
b.三乘共果 |
經文: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
c. 佛乘不共果 |
經文: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
四、結勸流通:讚歎功德及廣勸流通 |
a.讚歎般若功德 |
經文:故知般若波羅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
b.說般若咒勸流通 |
經文:故說般若波羅密多咒、即說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