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好苦啊!?

佛陀指出苦是世間的實相,首先要觀察、體認種種身心內外的現象,都具有苦的本質—逼迫性、不圓滿等等,並且是變動不恆常的,而我們之所以受苦的根源就是對那無常事物的渴愛和執取。為了從苦迫中超越出來,要斷除愛取的苦因,我們必須採取正確的方式,發起精進行動,才能達到苦,才是最究竟的快樂。


所以我們就認為,學佛會變苦,對一切事物應該抱持「厭離」的態度,生活十分枯燥乏味,一點也不享受生命的每個時刻……

然而,一行禪師在〈更好的捕蛇方法〉文中,提醒我們學佛應避免錯解,真正的學佛是學活,活得美好又自在,享受而非享樂,珍惜我們擁有的一切,卻不耽溺執著。

以下為節錄



根據《蛇經》所說,我們學習佛法時必須小心。因為如果我們對佛法的理解有錯誤,就有可能會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傷害。佛陀說,領會佛法就像捕蛇。如果你抓住蛇身,它會轉過頭來咬你。但是如果你懂得怎樣去捉它,用叉子叉住它的頭的下部,它就無法傷人了。

「如果你不是全心全意的聽法,你就可能對法產生錯誤理解,這種錯誤的理解給你和他人帶來的弊端要大於好處。在學習佛法方面,你要小心謹慎。」

在《了知捕蛇的更好方法經》中,有位名叫阿栗叉(Arittha)的比丘說,佛陀教導我們,感官享受不是修行的障礙。他的同修們試圖勸阻他這樣說,但是他繼續堅持這一觀點。聽說這件事之後,佛陀把阿栗叉叫來,當著很多比丘的面前問:「阿栗叉,你說我教導你們感官享受不是修道的障礙,這是真的嗎?」阿栗叉回答說:「是的,世尊,我確信,根據您的教言精神,感官享受不是修道的障礙。」


我花了很多時間思考這一段,也作了一些研究。當你讀任何一部經的時候,你都應該時時想到這部經的背景,及佛陀的整個教導,這樣你才能夠領悟到真正發生的事情。我發現阿栗叉是位有智慧的比丘,富有人格魅力,他曾經聽佛陀講苦行的事,佛陀把他六年苦行的經歷講給大家聽。佛陀總結說,苦行是無益的,為了開悟,修行者必須照顧好自己的色身,所以他接受了乳糜和優樓頻螺(Uruvela)村民供養的其他食品。

佛陀是一個快樂的人,他很有能力欣賞一個優美的清晨或一杯澄清的水。一次,他與阿難站在靈鷲山上,指著下面的稻田說:「阿難,稻子熟了的時候,這些稻田多美啊。我們把出家人的長袍設計成這種圖案吧!」另外還有一次,路過毘舍離城時,佛陀說:「阿難,毘舍離多美啊!」又有一次,摩訶男(Mahanama)國王請佛陀和他的比丘們吃飯時,佛陀作了如下評論:「摩訶男供養了我們最好的齋飯。」可見佛陀對飯食的質量有清醒的認識。

我曾遇見某些出家人,不敢講他們吃的東西味道很好。一次在泰國,有人供養我香美的大米和芒果。我很喜歡吃,於是告訴主人:「好香啊!」我注意到泰國的出家人沒有人這樣說,但是我認為,只要你認識到事物無常的本性,和你享受你周圍,或內在的事物是沒有什麼妨害的。你渴了的時候,享受一杯水又有沒什麼錯?事實上,為了能夠真正地品味它,你必須安住於當下。

一朵花凋謝時,我們不會哭。我們已知道它是無常的。如果我們練習對無常的本性保持覺照,我們就可以少受些痛苦,多享受些生活。如果我們知道事物是無常的,當下就會珍惜它們。我們知道我們所熱愛的人具有無常性,所以我們現在就要盡最大的努力使他們活得幸福。無常不是消極的,一些佛教徒以為我們不應該喜歡任何東西,因為一切事物都是無常的。他們認為解脫就是擺脫一切,因而不應該喜歡任何東西。但是,當我們把鮮花供養佛陀的時候,我相信佛陀看到了花的美麗並深深地欣賞它們。看來阿栗叉(Arittha)沒能將享受身心的良好狀態,和沉溺於感官欲樂區別開來。

發表於 快樂自然美 | 發表迴響

知識 VS. 智慧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我、心與社會的生命問題】討論會

「慧青學佛中心」為香光尼僧團所屬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所成立,是一個提供年輕朋友生命成長的園地,願藉著佛法教育,引導青年學子省思生命,學習平衡中道的生活,帶動青年對自他生命的醒覺、承擔與關懷。
我們希望能藉著佛法與社會各面向的綜合討論,從談話中啟發年輕朋友看待生命困境不同的角度,拓展面對和回應挑戰的心靈厚度。因此,誠摯地邀請年輕朋友,參加這場人文與佛法、文化與生命的交流聚會。
  時間:11/2112/121/162/13()10:00~12:00
費用:免費,亦可隨喜贊助
進行方式:小型深度討論會
地點:伽耶山基金會 慧青學佛中心 (古亭捷運站5號出口;近師大)
               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1161F / 02-23952627
詢問或報名請洽Email: gayajharna@gmail.com
     Facebook「香光青春荳Cafe: http://www.facebook.com/youthgaya


第一場 
2010/11/21()  10:00~12:00
佛法與性別:女性寧靜的變革
為何歷史上偉大的宗教領袖幾乎都是男性?女性的修行條件和男性有差別嗎?即使佛陀曾提出女性與男性一樣有能力達到開悟,然而各類宗教因性別而產生的差別待遇,確實在人類歷史上一再重演。在台灣,爭取女性權力的成就,被稱為亞洲之冠,比丘尼的高比例與高學歷也為全球佛教界所注目。然而,佛教的性別發展歷程,與女性追求心靈寧靜的真實經驗是什麼? 這場主題為佛法與性別的討論會,是關心性別與心靈發展的您不可不來的機會。
討論書目
必讀
1.      看見佛教女性(女性寧靜的變革導讀) 可線上閱讀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83/83c3.htm
2.      修行制度與性別 可線上閱讀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83/83s3.htm
建議閱讀
1.香光莊嚴第83(修行、性別、社會:現代佛教女性的天空 ) 可線上閱讀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83/83index.htm
2.香光莊嚴第84(千燈共一光:現代佛教女性的天空 ) 可線上閱讀
 
http://www.gaya.org.tw/magazine/v1/2005/84/84index.htm
3.吉兒.法瑞 (2005) 女性寧靜的變革。法鼓文化。
4.丹津葩默 (2009) 心湖上的倒影。法鼓文化。
歡迎自行選讀相關議題的論文,並帶來討論。
第二場 
2010/12/12()  10:00~12:00
佛法與心理:我的生命不再等待
在人類心靈的深處,對於人為何會在這裡以及人將何去何從這一類的問題,
在後現代這個時代,世界上心靈傳統門徑之多,是前所未有的。藉由東方與
西方的對話來探討佛法與心理的關係,產生了許多有趣的提問,例如:心理
治療與修行的結合,對於認識自己的本性,真的有所幫助嗎?佛教的修行傳
統能夠給現代人哪些啟示?若將心理學的功課運用到修行的問題上,會產生
什麼不一樣的可能性嗎?西方心理學的洞見與方法可否有助於修行的開展嗎?這些經驗與問題,歡迎您參加與我們共同探討。
討論書目
書目確認之後會將訊息放在Facebookemail通知。
第三場 
2011/01/16()  10:00~12:00
佛法與生態:生態與人類精神
近年來生態污染,全球暖化,驚人的天災不斷發生,地震、颱風、海嘯、大旱
、洪水、疫情、土石流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自然似乎已瀕臨失衡。當
災難發生過後,人類應該如何「安身」與「安心」呢,佛教可以在災難中扮演
什麼角色?佛法又會對現在的生態環境提出什麼樣的世界觀。歡迎您參加分享
身為台灣人,面對九二一地震、SARS、八八水災這些災難的重建經驗,並討論如何以智慧來關心世界的永續發展。
討論書目
書目確認之後會將訊息放在Facebookemail通知。
第四場 
2011/02/13 ()  10:00~12:00
佛法與社會:年輕人的學習、政治與經濟的生命問題
有史以來頭一遭,年輕人成了某種十分重要的東西的權威,改變著社會的每一
個層面─從職場到市場,從教室到客廳,從投票所到總統府。這些被統稱為N世代的年輕人,敢於嘗鮮,勇於不同,且網路的學習速度驚人。那麼,年輕人的心靈成長是否也跟著驚人的發展了呢? 面對高失業率、少子化、高齡化的社會現象,N世代的妳/你是否感覺有些不同?是否曾經有生命問題無法Google找到解決辦法的經驗呢?這個討論將邀請妳/你來提出身為N世代的困擾與誤解,一起來試著千年的智慧中找到建議與解答。
討論書目
書目確認之後會將訊息放在Facebookemail通知。
發表於 快樂學活趣 | 發表迴響

【東方與西方的心靈交會】—Paths to understanding Buddhism in Taiwan



Join in our Saturday meetings–
Paths to understanding Buddhism in Taiwan

歡迎台灣或外國的朋友們,一起透過佛教面面觀的討論,
認識彼此的文化,同時交流語言和生活。

“Gaya Youth Light Up Circle” is a place for young people to get to know Buddhism in Taiwan. This is a branch organization of Gaya Foundation, established by the Luminary Buddhist Bhikkuni Sangha, which has been devoting to Buddhist education and publication for thirty years.

We feel that it is more needed than ever to enhance the connection between Buddhism and our fast-changing society nowadays. Therefore, we would like to invite young people from Taiwan and other countries to get together, and to discuss issues related to Buddhism in Taiwan as a way of cultural and language exchange, in the hopes that this may provok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inking for the young while being faced with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daily lives.

We sincerely welcome you to the Gaya Youth Light Up Circle and have a good time with us.
Time: 11/2012/111/152/12 (Saturday) 15:00~17:00
For free
Language: 華語(Mandarin)English
Location: Gaya Youth Light Up Circle (near NTNU)
    1F., No.116, Chaozhou St., Da’an Dist., Taipei City (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1161F)
Contact info: gayajharna@gmail.com (Jharna) 
                     or Facebook: http://www.facebook.com/youthgaya

Meetings:
1.      2010/11/20 15:00~17:00
An introduction to Buddhism in Taiwan and the
vegetarian culture; vegetarian cooking D.I.Y   
台灣佛教簡介與素食文化現場素食示範
2.      2010/12/11 15:00~17:00
Buddhist music and chantings; guided mediations
台灣佛教梵唄呼吸與禪修
3.      2011/1/15 15:00~17:00
Buddhist architecture and ritual objects; a Buddhist center visit
台灣佛教建築與物的意義分享寺廟之旅
4.      2011/2/12 15:00~17:00
Buddhism and Taiwan‘s society; cultural sharing
佛教、台灣社會與異國文化分享
發表於 快樂學活趣 | 1 則迴響

世界上最快樂的人

      
佛陀永遠都快樂。


有一次,當他正睡在阿拉維的牛道旁,一個由樹上飄落的乾葉所形成的床榻上時,阿拉維的王子哈達卡正巧漫步路過。當他見到佛陀,便問道:「尊貴的長者,您睡得快樂嗎?」

佛陀回答:「是的,年輕人,我睡得很好。我是這世界上睡得快樂的人之一。」

經此一答,哈達卡便問,「這麼一個寒冷的秋夜、飄雪的季節;牛蹄使得道路崎嶇不平,床榻上的樹葉微薄,樹上殘葉凋零,寒風四起,而您衣衫襤褸。如何能睡得快樂呢?」

佛陀答道:「一個在家人或他的孩子,睡在一個備有枕頭被單的柔軟床榻而舒適的房子裡;然而,感官享樂的慾望之火,可能在他內心燃燒著。如此,受制於慾望之熱,他就睡在不幸裡。


一位成佛的人已經熄滅了他所有的慾望-將慾望摧毀、根除、並永遠的斷絕;就像一棵斷了樹幹的棕櫚樹一樣,新葉無法再生長。慾望不存於佛陀,也不會自他的身心內生起。佛陀是一位阿羅漢,阿羅漢總是睡得快樂。」

摘錄自〈佛陀是悲觀者嗎?〉葛印卡老師
發表於 快樂自然美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