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佛陀說情緒(三)

到底是誰惹我生氣的?〈情緒生起的原因〉


            當制止小孩吵架時,常會聽到這樣的對話:「你怎麼可以打人? 」「活該!誰叫他惹我生氣 」「他怎樣惹你生氣? 」「他把我的玩具弄壞了。 」「弄壞了,再買一個新的就好,有需要生氣打人嗎? 」這段對話可以引領我們更深一層的思考,生氣打人的情緒為何會生起?是吵架的人還是玩具引起的?於是,我們必須進一步來探討情緒生起的過程。

        種種的情緒感「受 」源自於何處呢?是別人或是外境造成的?是那種種的美色、惡聲、妙香、腐味、細滑觸、另類想法等,這令人又愛又惡的六塵嗎?還是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被迷惑了,不該看的亂看或不該想的亂想?或者根本無法控制自己的心智,想哭就哭、想笑就笑?煩人而無法管理的種種情緒,到底是誰惹的禍?
       
        經典中佛陀曾經這麼說:
        云何色集?受、想、行、識集?緣眼及色眼識生,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緣耳、鼻、舌、身、意,緣意及法生意識,三事和合生觸,緣觸生受,緣受生愛,如是乃至純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識集。《雜阿含經六八經》〉

        「受 」蘊係源自於「六根 」對「六塵 」時產生「六識 」,三者和合之感「觸 」,我人因迷昧於自身的覺「受 」就生出了貪「愛 」或厭惡的心態,接著就做出種種的不善法,增長我執。上課時,我們會將情緒感受發生的過程以表圖方式展現:

情境→觸感→覺受→想法與行為→偏見與執著
同學在聊天
耳聞聲
跟我有關
不舒服
真不要臉
懷恨在心
他是我的敵人
同學在聊天
耳聞聲
跟我有關
有趣、不在乎
也想聽
加入討論
我們是朋友
觸(六根對六塵生六識)
※,此心行不一定是直線的過程
       
        從情緒的生起過程發現,情境引發情緒感受,大都取決於自我的認知,因此,每個人面對同一情境的感受會不同,甚至同一人面對同一情境,不同的時間也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我們會在這一點上引導同學,了解情緒感受是很自我中心的〈我執〉、不是固定的〈無常〉,如果能正確地覺察到情緒的生起原因及連帶反應,即可體會認識情緒來源的重要性。

謝文亮整理

香光莊嚴七十九期/93年9月20日
發表於 快樂自然美 | 發表迴響

看佛陀說情緒(二)

你現在心情好嗎?〈佛法中的情緒概念〉

      當問起:「你現在心情好嗎? 」人會怎麼形容呢?可能會說我覺得「有點不舒服 」、「難過 」、「很不爽 」、「很輕鬆 」、「很高興 」、「很high 」、「沒有感覺 」、「無聊 」、「不知道 」。情緒的型態是那麼多樣,有些跟身體有關,有些跟心理有關,強度也不同。不容易一一區分,甚至當某一情緒來臨時,我們的回答可能是「我不知道 」、「不會形容 」。所以要認識自己的情緒,要先知道情緒是什麼、像什麼,否則很難掌握。
        佛典中有關情緒的說明,以五蘊中「受 」蘊的意涵最為接近,如印順導師於《佛法概論》中所說「受蘊:受的定義是『領納』,即領略境界而受納於心的,是有情的情緒作用。如領境而適合於自己身心的,即引起喜樂;如不合意的,即感到苦痛或憂愁。

        佛陀在《雜阿含經》中解釋受時,有這樣的說明:

        佛告優陀夷:「我有時說一受,或時說二受,或說三、四、五、六、十八、三十六,乃至百八受,或時說無量受。
    云何我說一受?如說所有受,皆悉是苦,是名我說一受。
    云何說二受?說身受、心受,是名二受。
    云何三受?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
    云何四受?謂欲界繫受、色界繫受、無色界繫受,及不繫受。
    云何說五受?謂樂根、喜根、苦根、憂根、捨根,是名說五受。
    云何說六受?謂眼觸生受,耳、鼻、舌、身、意觸生受。
    ……比如是無量名說,是名說無量受。」〈《雜阿含經六八經》〉

        受蘊雖有多種,在佛經常區分為「苦 」、「樂 」、「不苦不樂 」這三類的情緒感受,當順己意〈順境〉即引起「樂 」受,例如愉快、高興、輕鬆、幸福、滿足……;當不順己意 〈逆境〉即引起「苦 」,例如焦慮、憂愁、悲傷、緊張、憤怒、恐懼……,而「不苦不樂受 」,即不會引發苦樂感受的情境,可能覺得平淡、無聊,或者冷漠、渾渾噩噩等。認識這些情緒的分類,也引導同學對自己情緒做分類,這將有助於覺察力的訓練。

謝文亮整理
香光莊嚴七十九期/93年9月20日

發表於 快樂自然美 | 發表迴響

看佛陀說情緒(一)

Touching Buddha’s Smile    By Massulan

前言
           佛陀怎麼面對生活中喜怒憂悲的情緒?佛法裡對情緒又是怎麼面對的?心智教學透過經典的爬梳,以情緒為主題,從四個範疇來研討如何結合佛法與情緒管理,我們以「看佛陀說情緒」為主軸,在教學上不僅引導觀念,更著重同學自我情緒管理,以培養成熟健康的人生觀。今特將志工團討論過程整理,與大眾分享。

討論重點
    「看佛陀說情緒」討論過程是從四個範疇 ──何謂情緒及影響情緒的來源、情緒的調伏、情緒的主人、靜坐與情緒 ∣引導同學探索情緒的發展與管理。而課程進行則分六個小主題,即佛陀會生氣嗎?〈面對他人的情緒〉; 你現在心情好嗎?〈佛法中的情緒概念〉;到底是誰惹我生氣的?〈情緒的緣起〉; 給我快樂其他免談?〈情緒的本質:苦、無常、不自主〉;我的喜怒哀樂〈做情緒的主人〉; 覺察力的培養〈靜坐與情緒管理〉。以下即是志工團授課前從佛典中探討這六個主題的思考點。

 佛陀會生氣嗎? 〈EQ高手〉
講到情緒其實最令人好奇的是佛陀會生氣嗎?當這樣問佛陀:「世尊,您會生氣嗎? 」他會怎麼回答呢?佛世時,真的有人這麼問佛陀,故事的發展是這樣的: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年少賓耆迦婆羅門來詣佛所,於世尊面前作麤惡不善語,瞋罵呵責。〈有少年辱罵佛陀〉
爾時,世尊告年少賓耆迦:「若於一時吉星之日,汝當會諸宗親眷屬耶? 〈你在吉祥之日會跟你的親友聚會吧〉」賓耆白佛:「如是,瞿曇 〈是的〉。」
佛告賓耆:「若汝宗親不受食者,當如之何 ?〈如果食物不被親友接受的話,要怎麼辦?〉」
賓耆白佛:「不受食者。食還屬我。 〈食物不被接受,食物還是屬於我的。〉」
佛告賓耆:「汝亦如是。如來面前作麤惡不善語,罵辱呵責,我竟不受。如此罵者,應當屬誰?〈你現在也是這樣,在如來前辱罵呵責,我終不接受,像這樣的罵,應屬於誰的。〉」
賓耆白佛:「如是瞿曇。彼雖不受,且以相贈,則便是與。〈如果是這樣,他雖不接受,但我已送出,就算你的了。〉」
佛告賓耆:「如是不名更相贈遺,何得便為相與? 〈這不叫互贈,也不叫互給。〉」
賓耆白佛:「云何名為更相贈遺,名為相與?云何名不受相贈遺,不名相與? 〈什麼是互贈,什麼是不互贈?〉」
佛告賓耆:「若當如是,罵則報罵,瞋則報瞋,打則報打,鬥則報鬥,名相贈遺,名為相與。若復,賓耆,罵不報罵,瞋不報瞋,打不報打,鬥不報鬥,若如是者,非相贈遺,不名相與。 〈如果你瞋我、打我、鬥我,我也對你瞋、打、鬥,這叫做互贈。如果你瞋我、打我、鬥我,我沒有對你瞋、打、鬥,這不叫做互贈。〉 」
賓耆白佛:「瞿曇,我聞古昔婆羅門長老宿重行道大師所說 ,如來、應、等正覺,面前罵辱,瞋恚訶責,不瞋不怒,而今瞿曇有瞋恚耶 ? 〈我曾聽有德望的人說過,在如來面前辱罵呵責,如來是不瞋不怒的,而佛陀你現在,會生氣嗎?〉」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無瞋何有瞋?正命以調伏,正智心解脫,慧者無有瞋。以瞋報瞋者,是則為惡人;不以瞋報瞋,臨敵伏難伏,不瞋勝於瞋 ,三偈如前說 。」
爾時,年少賓耆白佛言:「悔過,瞿曇。如愚如癡,不辯不善,而於沙門瞿曇面前麤惡不善語,瞋罵呵責,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這時少年向佛陀道歉,後悔地說:「我真是愚癡,竟然不明是非地在如來前辱罵呵責。 」然後歡喜地禮敬而去。〉〈《雜阿含一一五二經》〉
這就是佛陀面對他人的情緒挑釁時,所表現出來的態度,不去回應對方的無理取鬧,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見怪不怪,其怪自敗 」。而佛陀不但沒有以瞋報瞋,還以法為贈禮,讓對方明白不瞋勝於瞋的道理,調伏了對方並讓對方歡喜而去。用現代語言來說,可以說佛陀是一位真正的「EQ 高手 」。
謝文亮整理
香光莊嚴七十九期/93年9月20日
發表於 快樂自然美 | 1 則迴響

我和孩子們有約

香光山寺  100  菩薩子快樂兒童營

「幹部訓練」
 歡迎你   發心當菩薩   陪伴小朋友一起成長

 幹部集訓:100122()24(),22日下午4點報到
 活動日期:100125()26() 上午8:00~下午5:00
 總檢討會:100126()晚上6:309:30    
 活動地點香光山寺33559  桃園縣大溪鎮福安里11鄰頭寮16號)
           電話:03-387-3141   傳真:03-387-3108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全心開始–正念禪共修

伽耶山基金會  慧青學佛中心
100年度 正念禪共修
「修習接觸大地是讓我們回歸大地、重歸我們的根和我們的祖先,也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不是單獨個體存在的,而是與許許多精神祖先及血緣祖先在一起的。我們是他們的延續、與他們緊扣在一起,我們也將繼續與自己後代在一起。修習接觸大地時,我們會從自己單獨孤立的觀念中解放出來,提醒自己是大地、生命的一部份。
接觸大地的時候,我們變得渺小,有著小孩子的謙卑與單純;接觸大地的時候,我們變得偉大,像一棵古老的大樹,將根深深札入泥土中,吸吮著萬源之水。接觸大地的時候,我們吸入大地所有的力量與穩固,呼出我們所有的痛苦 - 憤怒、憎恨、恐懼、不足與悲傷的感覺。」 〜 一行禪師

 

    共修日期:1/9. 1/23. 2/20. 2/27. 3/13. 3/27 (一期三個月)
    共修時間:週日上午9:30~12:00
    共修內容:梅村傳統正念禪法引導靜坐、行禪接觸大地、閱讀分享、佛法分享等
    帶領人:Tasha (一行禪師弟子)
    費用:免費,或隨喜贊助
◎    地點:慧青學佛中心(古亭捷運站5號出口;近師大)
        台北市大安區潮州街1161F / 02-23952627
    報名: 網路報名  或Email:youthgaya@gmail.com
  本活動因空間有限,以18~35歲女青年為優先報名,受理後另行通知。
  
  相關訊息請見慧青部落格:http://youthgaya.blogspot.com
  Facebook香光青春荳Caféhttp://www.facebook.com/youthgaya


【一行禪師簡介】
一行禪師(Ven. Thich Nhat Hanh)於一九二六年出生在越南,十六歲時出家,是臨濟禪師第四十二代的傳人。禪師畢生努力振興佛法及推動和平運動。
禪師壯年時期適逢越戰,他努力不懈地推動和平運動,用一枝筆對抗戰火,提倡非暴力和平運動。禪師發展出一套入世佛教(Engaged Buddhism),用以處理現世各種痛苦與困難。他創立了青年社會服務社(The School of Youth for Social Service),為貧苦階層服務。他創立相即共修團(The Order of Interbeing),將佛法重新詮釋,編寫了十四項正念修習(戒律),將之應用到戰爭生活境況中,後來更將之廣泛地應用到社會層面上,尤其是社會服務這一範疇。
一九六六年越戰日趨嚴重,禪師看到戰爭的根源在美國,毅然赴美,在美國四處演講, 促導以和平方式解決紛爭,卻受越南政府譴責而被流放於歐美國家達四十年之久。直至二零零五年,他才獲准返回自己的家鄉越南,作了一次歷史性的回歸之旅。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袖小馬丁.路德.金深受禪師感動,稱禪師為一個「謙卑無我的聖者」,更於一九六七年提名禪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一九八二年他在法國南部建立了「梅村」禪修道場,常赴世界各地弘法, 教導正念生活的藝術。
禪師努力將佛法振興與革新,使佛教成功地在西方社會廣為傳播,非常被西方人所接受,對西方社會影響甚深,被譽為西方最受鐘愛的佛法導師。
一行禪師不僅是位優秀的宗教實踐家和和平運動者,還是一位詩人、作家。到目前為止他已用越南語、英語和法語寫過八十多本書。他用深入淺出的優美詩意表達,來關注人類的生存狀況與心靈的苦難和療癒,及他對佛法的深刻體驗,己經被譯成三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在歐美暢銷書排行榜中曾兩度進入前十名。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