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院體驗之旅–輕叩生命的慈悲


有多久 您沒有好好地傾聽內在的音聲?
有多久 您因忙碌、空虛而忘失了內在的感動?
誠摯地邀請您
暫時放下一切的塵勞煩憂
在蟲鳴鳥叫的寂靜山林中
與我們一同溫柔地輕叩生命的慈悲……

~來自香光尼眾佛學院的邀約~
睽違已久的僧院體驗營
將於4月23-24日(六、日)於香光尼眾佛學院舉行
主題為「僧院體驗之旅-輕叩生命的慈悲」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春天覺醒」一日遊


春天探頭來問候了,走出戶外,擁抱自然,大家一起輕安遊北投!

◎ 時間:201136() 10:00~17:00
◎ 地點:台北地區
◎ 參加對象:18~35歲社青或在學學生。
◎ 報名方式:按此網路報名,報名截止日期:3/5()前。
◎ 費用:150元,在學學生100 (不含交通費,全程搭乘捷運或公車)
◎ 行程安排:
時間
項目
AM 9:45~10:00
捷運淡水線圓山 1號出口集合
   10:15~11:30
北美館參觀: 心與手三部曲奚淞畫展
   12:10~13:30
蔬食樂: 佛光山安國寺滴水坊
PM 13:45~15:30
行腳參觀:
1.     新北投圖書館
2.     溫泉博物館
3.     寺廟(普濟寺、法藏寺、中和禪寺等)
   15:30~16:20
歇心下午茶
   16:30
賦歸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以「手藝人」自居的畫家暨作家奚淞,「心與手三部曲奚淞畫展」是他首次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個展,九十組件畫作回顧卅年的創作歷程。卅多年來奚淞潛心修佛,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在文學和藝術上頭留下印記。他像醫生一樣給多病的現代人下了一帖「三字訣」的心靈配方「靜、淨、敬」,這也是這次個展的核心。



「我當年是個愛煩惱的小孩、有憂鬱症的文藝青年,隨時都走向負面思考,是手藝禪把我從黑暗中引領出來。」六十四歲奚淞說:「現在的我從極簡與無所求的生活中,尋求到平安喜樂。」

奚淞在七年代自國立藝專畢業後赴法留學,三年後返台,先後在《雄獅美術》、《漢聲》雜誌擔任編輯。原本擁抱西風的文藝青年,返台後投入民俗鄉野調查、兒童叢書編寫,也在媒體上以「手藝人」為名發表木刻版畫與散文,相當活躍。一九八八年後他沈潛習佛,以白描觀音、禪修靜物及佛傳故事為題創作至今。
展覽從「尋找一棵菩提樹」系列畫作開始,依序呈現奚淞人生追索,包括「卅三白描觀音菩薩」系列、首次完整呈現的「大樹之歌」系列,以及「光陰」靜物系列。

這次個展,從近作《菩提》與《朝露》揭開序幕。《菩提》三幅畫作表現一株小菩提的成長。奚淞說,去年友人送給他這株從印度菩提迦耶的聖樹分枝出來的纖弱小幼苗。 當時他心想:「能活嗎?」並把它種在畫室窗邊,沒想小樹很認真的活下來了。

與《菩提》對應的三幅畫作《朝露》,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得成正覺故事。奚淞栽植的小菩提是從這棵聖樹分枝而出,相互輝映。

「卅三白描觀音菩薩」展示卅三幅白描觀音稿本。一九八年代末,奚淞母親重病過世,激發他以毛筆揣摩菩薩容顏。現在展出的是兩年他重新整理的修訂版本。

「大樹之歌」展出十四幅一九九五年以來的佛傳油畫,描述佛陀自出生至涅槃的故事。 靜物畫也是奚淞長久的主題,一杯清水、一只印度壺、一缽春天的茶花,從簡樸中體驗到豐足。

「我現在是快樂的老人,老人家能與大家分享的,就像是這三杯玻璃杯裡裝的清水,簡單的事物能讓心靈獲得平靜與柔軟。」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春天覺醒」一日遊


春天探頭來問候了,走出戶外,擁抱自然,大家一起輕安遊北投!
◎ 時間:201136() 10:00~17:00
◎ 地點:台北地區
◎ 參加對象:18~35歲社青或在學學生。
◎ 報名方式:按此網路報名,報名截止日期:3/5()前。
◎ 費用:150元,在學學生100 (不含交通費,全程搭乘捷運或公車)
◎ 行程安排:
時間
項目
AM 9:45~10:00
捷運淡水線圓山 1號出口集合
   10:15~11:30
北美館參觀: 心與手三部曲奚淞畫展
   12:10~13:30
蔬食樂: 佛光山安國寺滴水坊
PM 13:45~15:30
行腳參觀:
1.     新北投圖書館
2.     溫泉博物館
3.     寺廟(普濟寺、法藏寺、中和禪寺等)
   15:30~16:20
歇心下午茶
   16:30
賦歸
中國時報【吳垠慧/台北報導】
       以「手藝人」自居的畫家暨作家奚淞,「心與手三部曲奚淞畫展」是他首次在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的個展,九十組件畫作回顧卅年的創作歷程。卅多年來奚淞潛心修佛,對生命意義的思索在文學和藝術上頭留下印記。他像醫生一樣給多病的現代人下了一帖「三字訣」的心靈配方「靜、淨、敬」,這也是這次個展的核心。

「我當年是個愛煩惱的小孩、有憂鬱症的文藝青年,隨時都走向負面思考,是手藝禪把我從黑暗中引領出來。」六十四歲奚淞說:「現在的我從極簡與無所求的生活中,尋求到平安喜樂。」

奚淞在七年代自國立藝專畢業後赴法留學,三年後返台,先後在《雄獅美術》、《漢聲》雜誌擔任編輯。原本擁抱西風的文藝青年,返台後投入民俗鄉野調查、兒童叢書編寫,也在媒體上以「手藝人」為名發表木刻版畫與散文,相當活躍。一九八八年後他沈潛習佛,以白描觀音、禪修靜物及佛傳故事為題創作至今。
展覽從「尋找一棵菩提樹」系列畫作開始,依序呈現奚淞人生追索,包括「卅三白描觀音菩薩」系列、首次完整呈現的「大樹之歌」系列,以及「光陰」靜物系列。
這次個展,從近作《菩提》與《朝露》揭開序幕。《菩提》三幅畫作表現一株小菩提的成長。奚淞說,去年友人送給他這株從印度菩提迦耶的聖樹分枝出來的纖弱小幼苗。 當時他心想:「能活嗎?」並把它種在畫室窗邊,沒想小樹很認真的活下來了。

與《菩提》對應的三幅畫作《朝露》,是兩千五百年前佛陀在菩提樹下得成正覺故事。奚淞栽植的小菩提是從這棵聖樹分枝而出,相互輝映。
「卅三白描觀音菩薩」展示卅三幅白描觀音稿本。一九八年代末,奚淞母親重病過世,激發他以毛筆揣摩菩薩容顏。現在展出的是兩年他重新整理的修訂版本。

「大樹之歌」展出十四幅一九九五年以來的佛傳油畫,描述佛陀自出生至涅槃的故事。 靜物畫也是奚淞長久的主題,一杯清水、一只印度壺、一缽春天的茶花,從簡樸中體驗到豐足。

「我現在是快樂的老人,老人家能與大家分享的,就像是這三杯玻璃杯裡裝的清水,簡單的事物能讓心靈獲得平靜與柔軟。」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就愛我的正念日,be here!



我願善用生命的美好時光,耕耘正念的土壤,栽培愛與理解的種子,使它們獲得善法的滋養而成長茁壯,帶給自己和他人更大的快樂與和諧。


2/27 “正念禪共修"主題–愛與理解。歡迎您參加!


「願我有能力去認知、去接觸心中喜悅與快樂的種子。」是很重要的修行。我們的心有如一片田野,遍滿菁蕪不齊的種子,我們必須覺知所有各式各樣的種子。當接觸到苦難時,也要知道尚有其它的種子存在。我們的祖先將苦難的種子傳遞給我們,但他們也給了我們平和、自由、喜悅及快樂的種子。即使這些種子埋藏在意識深處,我們仍可灌溉它們,幫助它們茁壯起來。接觸心中的喜悅、平和、自由、堅強及愛的種子是很重要的修行,也請朋友為了我們,照著這麼做。如果我們愛某人,我們每天都需要認知並接觸在他心中的正面種子,不再澆灌憤怒、沮喪和仇恨的種子。這樣,可以幫助他朝向健康與快樂的方向成長。 ~ 一行禪師 《你可以,愛》

線上報名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

菩提心光01

【塑 佛】                                                                           香光尼僧團方丈 悟因法師

今年夏天,為了紫竹林精舍寶殿佛像的雕塑,每個星期二我往返於嘉義、高雄之間。從溽暑到秋涼,一塊塊沒有生命的泥土,在雕塑家的手中逐漸捏塑成一尊莊嚴的佛像。
佛的眼睛微微地張開三分,頭部前傾,當我抬頭仰望時,感覺佛正悲憫地注視著我及這個充滿波瀾驚濤的世間。
佛的兩手結印於胸前,右手食指與姆指輕輕交接成圓,而左手面對著我,向裡結印亦如右手,此印名為說法印。一條無形筆直的線,由鼻樑到衣袍的摺紋中間,構成一個平衡和諧的畫面,佛端挺挺地坐在須彌座上,慈藹、莊嚴。凝神注視時,彷彿有股強大的力量正從指間釋出,欲轉我超出輪迴。
塑佛的每個動作、每個細節,都不能大意輕忽,每一塊泥土都得安置在恰當的部位,增一分成臃腫流俗,少一分則又枯槁無力。俯視的眼神,微啟的雙唇,動轉的手印,都蘊涵著佛對這世間永不止息的悲願。
泥塑只是塑佛過程中的第一個步驟,接下來依泥胚要翻成FRP,最後再以銅鑄造,才算大功告成,這中間只要有任何偏失,將會前功盡棄。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不在塑造自己,當我們造作任何行為時,它就不斷成為業力,再回頭影響自己,把我們塑造成某一種類型的人,有固定的習慣、思考方式……,所以,當下的起心動念、一切造作,都在塑造下一刻的「我」。
學佛的過程亦如塑佛像,要在這兒增加一塊泥土,或在那兒減少一塊泥土,全要靠自己細心觀察、判斷。學佛就是要用佛陀清淨的身、語、意業來雕塑自己,藉著各種因緣、法門的掌握與修習,增長菩提心,積聚福德與智慧二種資糧。
…………讓我們在心田上雕塑起一尊佛,用慈悲的心眼,平等地看待世間,用有力的雙手去扭轉苦難的境界,也讓我們一同走上相互提攜、自他覺悟的道路,以不偏不倚的中道從此岸度到彼岸。

                                                                
                                                   — 摘自《點石集》序

發表於 未分類 |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