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善習慣的基石

良善習慣的基石 / 釋見竺

有一次,一位剛受完五戒的在家居士遇到我,她說:「師父,感謝您成就我們受五戒。這次我終於明白:受持五戒,並不是增加束縛,而是可以持戒減害,讓生活更自在。」看著她臉上洋溢著受戒的喜悅,不禁也歡喜地為她祝福。她繼續分享受戒的心得:「不殺生,讓我學會尊重自己與別人的生命;不偷盜,讓我學會取財合理,心地更光明正大……。」

送她離開後,我回想起初出家時,在佛學院學戒的歷程。師長那時的耳提面命,在今天居士的話裡得到了印證:「『戒律』是保護我們的身口意,不是限制我們的言行。」

在這個價值觀紊亂、社會家庭倫常失序、人的言行莫衷一是的時代,需要透過持戒,來增長善念、善行,淨化共同生活的大環境。

【本文轉載自《香光故事述》】

法寶的傳承

法寶的傳承 / 釋自正

初春的午後,一群來自北京大學的參訪團,走訪臺灣名勝阿里山之餘,一直惦念著阿里山山腳下的竹崎鄉,有個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其中一位博士班研究生他說:「來到臺灣,一定要來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取經』。」

這座位在鄉間村落,遠離都市塵囂的圖書館,到底有什麼吸引力,令他如此嚮往?他興奮地說著:「凡是有關佛教圖書館管理或研究資料蒐集的問題,查詢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大都可以找到解答。」又說,「相較於一般大學院校圖書館,這裡的規模不算大,人員少,卻可以做這麼多事──編訂『佛教圖書分類法』,協助國內外眾多圖書館解決佛書分類的問題,獲得圖書資訊界的肯定,並得到國家圖書館的認同;出版《佛教圖書館館刊》、電子報;舉辦研討會及出版圖書,提供館際服務;將館藏資源電子化,提供上網檢索查詢。……」這是從網路的世界來到實體現場的感動。

「尤其實體的館藏服務──保存佛教圖書文獻、期刊;那些早期的佛教報紙、期刊,都用心地裝訂留存,真的令人讚歎!這些都是研究當代佛教發展,最好的資料。」

的確,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內沒有富麗的裝潢,只有樸實的書櫥、桌椅,人員編制三人,背後更有一群熱忱的志工,再加上佛學院的遠見、常年大力的支持,以有限的空間結合專業資源,持續典藏、數位化佛教法藏,在現今數位化時代,圖書館服務的對象不僅是佛學院師生,更有遍布世界各地的讀者。

佛陀的智慧是人類文化的結晶,法寶不斷的累進、也不斷地傳衍。法寶的典藏、應用是歷代先知先覺不遺餘力的奉獻。佛教法藏的延續,豐富人們的生命;這裡的每本圖書、期刊,都是有溫度的──因為法寶的流傳是人間永續的志業!

◎小提示
藏主:佛門主掌經藏之職稱,亦即現代圖書館管理者。

【本文轉載自《香光故事述》】

現妙明心─歷代佛教經典文獻珍品特展

難得可以看到世界上最早朱墨雙色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及雍正親筆抄寫的《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目前真本原件正在國家圖書館文教區1樓展覽,展覽內容包括「敦煌寫經、歷代藏經、佛教圖像、名家抄經、印經功德、佛典裝幀」六大單元,難得一見。您可以於101年12月3日至26日前往觀賞,讓我們有機會親近法寶,體驗佛教文獻之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