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作自受

「老病死生誰替得?酸甜苦辣自承擔,一劑養神平胃散,兩重和氣瀉肝腸。」這是明朝憨山大師的「醒世偈」。人的一生老病死生、愛恨別離,都是自己所造的業,一切都要自己承擔,惟有懂得養心神、修養自己的心地,才可以凡事面對外境能心平與氣和。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唐朝百丈懷海禪師所樹立的修行典範。當他年紀漸老,弟子不忍他繼續耕作,將平日所用的農具藏起來。當日百丈禪師遂不吃飯,弟子問何因?他說:「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這是修行人全心投入「做中修」藉由耕作,當作自己修行的媒介。現今實際的農耕,已不多見了,但僧人一樣在從事耕眾生心田的工作。

十種自在

《華嚴經》云:菩薩摩訶薩有十種自在:壽命自在、心自在、莊嚴自在、業自在、受生自在、解脫自在、願自在、神力自在、法自在、智自在。
凡夫無法自在是因為受煩惱束縛,故當學習菩薩的十種自在才能心無罣礙。

 

盂蘭盆報恩法會

「盂蘭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譯。漢譯為「救倒懸」,指眾生在地獄、餓鬼、畜生道受苦時有如人的腳朝上、頭朝下,倒懸著在受痛苦折磨。此節日的由來是因為目犍連之母在世謗佛僧,死後墮惡道受報,目犍連即使有神通亦無法救母。因此佛開示舉行盂蘭盆供僧法會可以藉由眾僧力量救度今世乃至七世之父母離苦得樂。由於此因緣,農曆的七月,佛教視為「教孝月」是感恩、報恩的月份,所以可以看到各地佛寺會舉行「盂蘭盆報恩法會」。

佛門裡傳遞訊息的法器。此法器運用於佛寺早上鐘鼓未鳴之前的開靜及晚上就寢前的大止靜,為提醒大眾作息的訊號,俗稱「打板」或「巡板」,另有大眾共修如普佛、晚課等之前也會巡板,提醒大眾上殿。
法器是龍天的耳目,故至佛寺時,不可隨意敲打法器以免擾眾,當知尊重法器則猶如護念行者修行,不擾道人心。

 

熏習

曾聽過「牛聞經」的故事,一頭牛聞到寺裡外曬藏經的香味,爾後轉胎為人時,竟能熟悉之前所嗅聞到的經典。姑且不論此故事之真偽,傳述此故事的重點是在說明「善法薰習」的功德。日常生活中若能養成聞思修善法的習慣,八識田中就會儲存善的種子,所遇之人事物必能與善法相應。

佛足

圖片的「佛足」不是一個藝術品,它象徵著追隨聖者的腳步,步佛足跡;左右兩足代表佛陀的福德、智慧圓滿;足上吉祥輪印是聖者精進的表徵;兩足更傳遞了「腳踏實地」的意涵。

人中獅子、獅子吼、獅子座

「獅子」在佛教的地位很高,被視為神獸,如稱佛為「人中獅子」;將佛陀的說法,稱作「獅子吼」(因為獅子一叫,百獸鎮服,象徵佛陀說法,能喚起眾生的覺醒,降伏眾生苦惱);佛所坐處若床若地,稱「獅子座」。又文殊菩薩塑像騎在獅子身上,用獅子表示智慧之力威猛無比。又常見寺院門外擺設獅子,以獅子之威武雄壯,起鎮守護衛作用。由此可知佛教以「獅子」意喻法力、智慧、驅邪、鎮魔等意思。

修行的下手處

修行的下手處非在認識高深的佛學名相,而是能將所知的佛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由行、住、坐、臥下手,從中觀照自己的起心動念,遇到煩惱時不斷自我調伏、轉念,您將會發現自己的身心就是一部「活」的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