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夏

今日是農曆七月十五日,民間稱「中元節」,但在佛教,這是很特別的日子,因為在印度逢雨季,佛制出家人自農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舉行「結夏安居」用功修行,於此日圓滿,故稱「解夏」。又由於解夏日,大眾互相分享於此時期的見聞疑、彼此發露懺悔,故又稱「自恣日」。又僧人經過三個月的密集修行道業精進,有人煩惱減少、斷除或證悟,佛陀歡喜,故此日又稱為「佛歡喜日」。

無心恰恰用

「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這是唐朝法融法師所作的禪偈。主要闡述修道者如何「用心」。能恰當好處(合宜)地用心,其實就是一種活在當下的心;恰當好處的「無心」就是一種不著相的心,能不執著所有相,心就能轉煩惱,不隨外境轉。

大勢至菩薩

今天農曆七月十三日,是佛教大勢至菩薩的聖誕日。大勢至菩薩又名:得大勢至菩薩、大精進菩薩、大勢至法王子,此菩薩由於智慧之光遍照世間,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之力量,威勢自在,因而得名,更是淨土信仰中的重要菩薩,與觀音菩薩、阿彌陀佛合稱為「西方三聖」。此菩薩以念佛法門教導眾生──「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心淨必能明

「眼淨心即淨,眼明心亦明;淨心如淨眼,能淨必能明。」這是元末明初臨濟宗梵琦法師所作之偈頌。由此偈頌可以瞭解,能使所見之萬物充滿潔淨,放大光明的關鍵,來自於「心」的清淨,這也是修行的用功處。

善護口業

「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招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修行第一方。」這是宋朝懷深法師所作之禪偈。確實,身口意三業中,口業是最容易造業,因為它,會讓好不容易積聚的功德散失,故行者當善護口業──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身心自在

古德云:「處世界,如虛空;如蓮花,不著水;心清淨,超於彼。」這是一種處世的最高境界。「心」能保持清淨、清明、向善,即使在紛擾的環境,身心仍能自在無礙。

禮拜功德

《增壹阿含經》卷24中記載,能恭敬禮拜如來的人,可以獲得五種殊勝功德:
1. 形象端正:因見佛像好,心生歡喜,以此因緣而得相貌端正。
2. 妙好音聲:因禮佛稱念諸佛名號,而感到妙好音聲。
3. 財寶豐盈:若以散花、燃燈等布施供養如來,以此因緣獲得大財寶。
4. 生長者家:以心無染者,合掌長跪,至心禮佛之行,來世得生尊貴長者家。
5. 得生善處:因廣修恭敬禮拜如來,所獲功德,得生善處天上。
時值農曆七月,全台多處佛教道場都有舉行法會活動,趁此因緣,入於塔廟,一稱南無佛,皆已種下成佛的種子。

 

七夕日

七夕,讓人想起淨土的名言:「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眾生因為執著「愛」故在世間流轉生死。看不透「愛」的真相是無常、幻化、虛妄。以致於如《楞嚴經》云:「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大般涅槃經》云:「愛有二種:一者餓鬼愛,二者法愛。真解脫者離餓鬼愛,憐愍眾生故有法愛……又解脫者即是滅盡離諸有貪。」由此可知真正的「愛」是遠離貪瞋癡無所求的大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