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懺悔?

186_class_cover
什麼是懺悔?

懺,是「懺摩」的簡稱,意譯為容忍、寬恕,是指有了過失,請求對方容忍、寬恕。

悔,即「說罪」,陳說罪狀的意思。是認錯且明白說出自己所犯的過失,向對方承認過失。

懺悔,就是對於自己過往犯下的錯誤,深感慚愧;並且立願離惡行善,去除修行的障礙,達到降伏、斷除煩惱的效果。

《佛遺教經》亦云:「慚恥之服,於諸莊嚴,最為第一。」懂得慚愧,是願意真實面對自己的人;願意懺悔,是智慧與勇氣的修學根基。「懺悔」是佛教重要的修行法門。但是,從佛世時依戒律的「作法懺悔」,至大乘佛教演變出一套在時機、目的與作法上,都極為不同的懺悔法門,通稱「禮懺」。而梵唄時所吟誦的懺悔偈,就是漢地佛教進行禮懺時的重要內容。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109期別冊《還原一地的清響》專輯<還原>:「靈魂的鏡子:懺悔」

香光112禪修經論研習圓滿 課程側記

zen0806

撰寫學員:喜宜

香光112禪修經論研習於8月6號圓滿。這一期研討的是:從緣起法破除自我而至勝妙解脫。

本期課程採用香光書鄉出版的《大因緣經注:巴漢校譯與導論》作為教本,由見杰法師、見寰法師分做五次進行帶領大眾共學。由於本書含括緣起注之前的內容,已於110年研討過,但為了兼顧新、舊生,故緣起注之前的內容採擇要複習的方式進行,再銜接關於施設自我、無施設自我、認定自我、七識住、八解脫。

研習中藉由《大因緣經》與《大因緣經注》對讀,也循著法師穿透文字後的整理、解析,明白了此經前後的連貫,後文與緣起緊密關聯的線索;法師提出不同於前人所臆測是從幾部獨立的經說合併成一經的假設,著實有著不同的解讀,讓我等領略本經殊勝的風光。

法師指出在《大因緣經》中,佛陀以逆說九支緣起的主序列及從愛支開展出的次序列闡述緣起;在主序列中的逆說終止於識緣名色、名色緣識;此識與名色的範圍,正是成為有情眾生增語路、言語路、施設路等依處的五蘊,但也是智慧行境――智慧所應行、所應知的領域⋯⋯。正是在這段經文,交代了接下來佛陀所要展示在輪轉過程中眾生施設自我、還滅時的聖者無施設自我,並從所有31界類屬為七識住與二處的眾生,依其定力不同的基礎,指出如何透過修習緣起達緣攝受智後,進一步修習五蘊集、滅、味、患、離,而達慧解脫或是俱解脫的阿羅漢聖者。這當中亦蘊涵著取支、有支的流轉與還滅時的大不相同。法師還指出:為呼應八解脫聖者,所以佛陀才會在開示施設自我時,直接以修習遍禪者的施設自我舉例說明。如此,我們看見了本經所指出解脫的地圖。

歷年在禪修經論研習的經、論或主題,每每與禪修、煩惱止息相關,今年,在此部《大因緣經》中,再次看到佛陀經教中,總有“解脫藍圖”的經典架構,本經特別是從緣攝受智次地開展達究竟解脫。感謝主承辦單位香光山寺、香光禪修中心,以及各界護持,法師們深入淺出地善說、舉例與統整的講義整理,使我們領略佛法清淨、美麗的殿堂,也感謝自己此次研習無缺席地參與共學,才有心中的明朗,感到極其喜樂、感動。此刻,相較過去的自己,強烈感到自己對於三寶的淨信心更勝一籌,也認為不應因為經典的不易理解而放棄學習,不然佛法將無法輾轉流布,深深期許自己:於佛法生生不息的過程裡,永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