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僧團理念

香光尼僧團理念


傳承佛法下一個百年 香光精神走向世界

  香光尼僧團從眾生的需求中,看到自己的責任。因此,以尊重生命、關懷時代為使命,秉持悲願、力行、和合的理念,播撒佛法的種子,共創祥和清淨的世界。

悲願
  以信為體‧成就眾生。堅信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以啟發眾生覺性,激發生命潛能。

力行
  以戒為師‧定慧等持。透過戒、定、慧三學的陶鎔,落實悲願,奉獻世間,精進利樂眾生的各項行動。

和合
  以智為導‧莊嚴淨土。在緣起的慧觀中,透視生命是相互關聯,無法孤立存在。體現人與人、人與環境、人與社會的和諧共榮。

  邀約有志的人悲願同行,傳承佛法下一個百年。力行自覺覺他,以團隊和合的力量,點亮生命的香與光。讓世界走進佛法的恩澤裡;讓苦難的人間有所依歸。
X49-700
摘自《誰在耕心田》

點亮生命的香與光──香光尼僧團

點亮生命的香與光──香光尼僧團

  「香光尼僧團」成立的因緣,是自1974年(民國63年)心志法師應邀晉山香光寺,一位、二位僧人的出現開始;接著1980年(民國69年)悟因法師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各居一方的女青年為步佛足跡,紛紛地聚攏而來;後經逐步發展,而於1985年(民國74年)僧眾大會共議成立「香光尼僧團」。

S-1-700  香光尼僧團的出家眾,是一群來自社會不同領域的知識分子。投入佛門後,彼此有共同的願景──建立一個尼僧伽師範教育中心。希望藉由培養優質的宗教師,以推廣正知、正見的佛陀教育,使社會大眾能認識正信的佛教,以佛法美化人生,點亮自他生命的香與光。

  僧團創立迄今,出家法師已逾百位,以香光山為本山,其組織單位包括:
一、推動佛教教育的分院,計有:紫竹林精舍(高雄市)、香光寺(嘉義縣)、安慧學苑(嘉義市)、養慧學苑(臺中市)、定慧學苑(苗栗市)、香光山寺(桃園市大溪區)、印儀學苑(臺北市)、美青佛教會祇園寺(美國西雅圖)。
二、專辦僧伽教育的香光尼眾佛學院及圖書館。
三、推動佛教文化的香光莊嚴雜誌社、香光書鄉出版社。
四、基金會:高雄市香光社會福利基金會、嘉義市安慧學苑教育事務基金會、財團法人香光尼僧團伽耶山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

  僧團秉持「人人皆可成佛」的信念,經數十年的耕耘播種,不只開展出教育、文化、公益等志業,弘化據點也分布臺灣南北,法師亦應邀至國內外講學、弘法。期望藉由佛教教育闡揚佛陀的慈悲與智慧,使佛法在人間活化,轉動自他的生命能量,而能妙香廣布、光照十方。
摘自《誰在耕心田》
S-2-700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影視史學文化志工培訓課程 

影視史學文化志工培訓課程
◎紫竹林精舍 報導

105/8/28影視史學文化志工培訓課程(三),由高市歷史織造讀書會師資團隊授課,首先由學員們分享實作,內容有我寫我自己及我與台灣一起走過等作品。

接著老師藉由學員們的分享,提供大家未來課程要拍攝的腳本方向,讓大家朝生命的轉折和小生命與大環境之間的連結,並從中實踐生命當中美好的體會等方向構思。

紫竹林精舍105年度 影視史學文化志工培訓課程

紫竹林精舍105年度 影視史學文化志工培訓課程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6Q親子班起跑了

6Q親子班起跑了
◎紫竹林精舍 報導

8/21舉辦6Q親子班志工培訓課(總集訓),法師以信願、慈悲、智慧勉勵大家,並形容志工們就像魚、學員小菩薩則像水,要感恩小菩薩們支持志工老師成就菩提心,也相信我們都能是小菩薩一生的貴人。

紫竹林精舍 6Q親子班

紫竹林精舍 6Q親子班

上午課程大家忘記年齡帶動唱班歌;林敏俐老師講授「點一盞希望的燈」感動每個人的心,更勉勵「善良~是我們為自己留下的路標」,期許發願讓世界因我而有所不同的。

下午則是廖芳美園長講授迎賓創意之美,藉由盤具餐點與花草等,讓大家認識人文與藝術之美;最後則共識學員與志工手冊及團隊運作,圓滿了今日的總集訓……志工老師們同心握好棒,準備起跑了,歡迎所有小菩薩到來!

邀請有緣人,即日起報名參加6Q親子班。
報名網址: http://goo.gl/forms/41vTgcqC2FUsJ4fL2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社會文化公益──設立基金會

社會文化公益──設立基金會


善用資源 關懷社會


017-4-1香光尼僧團秉持悲願、力行、和合的理念,將來自十方的託付用來關懷社會,將佛教的智慧轉化為公益志業,因而設立基金會與社會接軌。除參與文教公益活動,並承擔社會責任。

凝聚善緣,設有全國性基金會「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1997年成立)。地方性基金會:「財團法人高雄市香光社會福利基金會」(1987年成立)、「財團法人嘉義市安慧學苑教育事務基金會」(1990年成立)、「財團法人香光尼僧團伽耶山文教基金會」(1995年成立)。各基金會分別承辦不同業務,共同推展關懷社會活動,多年來榮獲政府多項獎勵。另外,亦開辦終身學習課程、數位影音學習網,頗受外界肯定。除此之外,尚通過非正規教育學分認證、公務人員終身學習時數認證。

另藉由活動傳達對不同階段的生命關懷,如:開辦慈心胎教,使孕婦在身心靈得到成長;到少年輔育院、看守所進行觀護輔導;因應高齡化社會,而招募及培訓志工陪伴長者;針對癌末患者,至安寧病房以宗教撫慰。此外,亦開辦外籍新娘識字班與生活輔導班,協助新住民融入臺灣當地的生活;於校園開設潛能開發藝術課程,讓學子找回自信;發生震災意外,也投入救災關懷……。

宗教是人類心靈的依歸,香光尼僧團懷著佛教慈悲濟世的本懷,希望藉由參與社會文教公益活動,以凝聚大眾的熱心,打造人人身心安頓的社會,讓世界看見人性的光輝。
摘自《誰在耕心田》
017-4-2-700

【賀】105宗教團體表揚 香光尼僧團三個單位獲獎

內政部8月18日於新北市政府多功能集會堂舉行「105年度宗教團體表揚大會」,全台共有284個宗教團體獲獎。
香光尼僧團推動終身教育、耕耘優質文化、關懷社區,成績卓著,得到社會、政府肯定。所屬機構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連續第十二次)、高雄 紫竹林精舍(第十八次)、大溪香光山寺 (第四次)分別榮獲105年宗教團體社會教化績優獎。
105-1500

伽耶山基金會 印儀學苑
台北市中正區濟南路二段36號
(02)2394-6800 、0975-639-133
http://yinyi.gaya.org.tw/

香光山寺
桃園市大溪區福安里11鄰頭寮16號
(03)387-3141、0978-939-141
http://gaya.gaya.org.tw/

紫竹林精舍
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07)713-3891~3 、0963-506-891
http://zizhulin.gaya.org.tw/
—————————-
香光資訊網 http://www.gaya.org.tw/

與正見相約──香光莊嚴雜誌

與正見相約──香光莊嚴雜誌


期期精彩,必定可期


《香光莊嚴》雜誌以雜誌書主題式的概念,深入探索佛教教義,使讀者從中認識佛教,以及將佛法應用於生活中。既是大眾接觸佛教的媒介,也是讀者與佛法智慧之間的橋樑。

本雜誌社是依香光尼僧團推廣佛陀教育的宗旨而成立。自1985年3月創刊至今,理念有三:一、關懷佛教教育,共創人間淨土;二、信仰、知識與生活三者並重;三、普羅大眾的佛教刊物。

自2005年起,《香光莊嚴》致力於多元型態的呈現,依主題特質,跨越紙本界限,或以影片、音樂、講座等不同方式,提供使用者豐富的視聽經驗,祈願能將佛法與生活結合。此外,為方便讀者取閱,而與諸多數位平臺合作,如:「Google play」、「Google 圖書」等網頁瀏覽;發展手機平版App跨平臺閱讀等等,使佛法廣為人知。

自2014年迄今,《香光莊嚴》所錄製的佛教梵唄音樂,連續兩年入圍傳藝金曲獎的「最佳宗教音樂專輯」,這是一種肯定,也是一種期許。希望未來在推展志業時,能掌握時代的脈動,以回應社會需求。祈願在不同的媒介中,傳遞佛法的正知正見,使得人間處處「香光莊嚴」。
magazine01-700
magazine02-700摘自《誰在耕心田》


香光莊嚴雜誌社 http://www.gayamagazine.org/

【活動報導】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

2016年香光寺開心一夏兒童營,於七月十六、十七日展開,除了快樂的遊戲跑跳碰外,今年是鄉土文學為主題的營隊,其課程內容包含體驗布袋戲、製作亮彩杯墊、茶藝課程、快樂讀經趣及和佛陀玩遊戲的慈心課程……等。

鬧熱滾滾ㄟ布袋戲體驗課程,蔡坤福老師以輕鬆又有趣的說學逗唱教學方式,讓小朋友深入了解布袋戲為什麼以「布袋」為名,體驗學習如何運用自己的食指,讓偶頭搖頭擺首,還可以藉由手的表達又文又武,小朋友很快的就學會了,他們也利用戲偶來段獨白的自我介紹呢!並透過挑戰布袋戲過八關的項目,讓小朋友現學現賣上台演出,還可以耍特技哦!整間教室鬧熱滾滾,笑聲不斷。

台灣阿里山系的高山茶舉世聞名,身處產地當然要對自己的地方產業及台灣的品茗文化多些了解,透過吳淑惠老師的講解,小朋友識其茶葉的外形並辨聞其香氣,了解紅茶、綠茶、高山烏龍茶的不同,知道雙杯品茗是因台灣高山茶的特有清香而產生的泡茶文化,同時也學會了泡茶的基礎方法及品茗的禮儀,增添生活美學的涵養。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黃佳琪老師、賀明蕙老師的帶領下,滿屋子的童音齊朗誦著子曰,讓古文充滿了朝氣與活力。藉由黃梅調與蘭花草的曲韻,樂唱《普門品偈頌》小朋友隨著曲調很快的記住了佛經裏的偈頌,快樂學習中種下善根。

與佛陀玩遊戲的課程裏,見杰法師藉由大哥哥大姐姐扮演小朋友的角色,呈現片斷的學校生活,戲劇角色呈現了語言霸凌的傷害及對朋友關懷的重要,讓小朋友學習同理心,並知道在適當的時間如何求助他人,友善關懷他人。爾後,動手栽種慈心綠豆,將自己的祝福寫在慈心聚寶盆的活動卡上,透過一再交換活動卡的方式,學會慈心散布,友善自他。

在大哥哥大姐姐的陪伴下,小朋友完成了二天緊湊的課程內容,謝謝老師們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更謝謝所有參與這次營活動的菩薩,謝謝大家的歡喜護持,讓小朋友於快樂的學習中種下善根種子,期待這株小小的幼苗一直在愛與快樂中成長,明年暑假香光寺兒童營將再與大家快樂相見!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鬧熱滾滾ㄟ布袋戲體驗課程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鬧熱滾滾ㄟ布袋戲體驗課程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茶藝課程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茶藝課程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動手栽種慈心綠豆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動手栽種慈心綠豆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和佛陀玩遊戲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和佛陀玩遊戲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快樂讀經趣

香光寺2016「開心一夏」兒童營--快樂讀經趣


—————————-
香光寺 (Luminary Temple)
604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
電話:(05)254-1267、0934-358-841   
傳真:(05)254-2977
劃撥帳號:03308694 戶名:香光寺

http://xianguan.gaya.org.tw/

心智的育苗──心智教學

心智的育苗──心智教學


趣學戒定慧 小樹將成蔭


每逢九月天,在港都的晨曦、如天籟般的笑聲中,看見近一千五百位小學生正享受著「心智教學──快樂三部曲」,體驗美好人格的養成歷程。此教學活動自1999年開辦至今,為了孩子們的笑聲,從不間斷。現已推展至高雄市8所學校及慈善會,共52個班級,除受各界肯定外,孩子的笑靨也是志工們的動力來源。mind-1-700

以生活實踐為導向的快樂三部曲,包含:一、「戒學」重在增進善行,屬道德的養成。如:喜捨布施以助人為樂。二、「定學」是專心一境,屬身心健康的培育。如:透過短劇表演以認識情緒。三、「慧學」能減低自我中心,屬心靈的智慧。如:討論植物的成長、循環,以瞭解自然的定律。

至於教材內容,皆由志工老師們以孩子的角度編寫,將生活的善法融入其中。透過遊戲、故事、歌唱、手語、短劇表演、問答討論等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引領孩子們進入學習的情境。課堂裡,孩子們熱情主動地參與、歡喜地回應,快樂有趣地學習戒定慧。過程裡,開始看見孩子們在靜坐數息中,把躁動的心安定下來,而更多的回饋,是孩子們懂得多善解、多包容、少抱怨。看到孩子們這樣的改變,法師、志工們深刻地體悟到:自己不是孩子們生命中的貴人;孩子們才是大人們的貴人!

香光尼僧團長期以來,不斷地透過心智教學,啟發孩子們覺知的能力,藉以建立正向積極的人生觀,並快樂地成長。相信這些孩子們,將逐漸開展出生命無限的可能與心智之愛,為未來的社會注入清新的力量,猶如樹大蔭人一般。
摘自:《誰在耕心田》

mind-2-700mind-3-700

在塵世中安心──禪淨行持

在塵世中安心──禪淨行持


靜觀己心 滌除妄想 安住當下 遠離濁世


有一天
群山 悄立 身後
朝日 爬過 樹梢
小徑 蜿蜒 流轉
林蔭間
步伐 徐緩 沉穩
流浪的心 平和 安歇

有一天
煙雨 輕輕地 離去
江潮的足跡 漸漸地 隱沒
獨留 靜默的 身影
探尋 修行的 真言
就在 當下

在資訊如洪流般變異的當今,片段的資訊越來越多,人情的溫度卻越來越冷。貧與富的距離越來越大,茫然是大多數現代人必然承擔的結果。天災人禍的消息時有所聞,讓人覺得所擁有的是否真實?眼見不一定為憑,身心的攝受,儼然失去方向。生命如此脆弱,哪一條道路才能真正安我心?仰望紅塵,宗教信仰是否能提供人們心靈上的依靠?撫平驚恐不安?

以佛教而言,佛法的三學──戒、定、慧修持,提供眾生安心之道:藉由受持戒法、禮佛求懺、布施喜捨,讓身心清淨;藉由念佛或禪修,可以調和身心,而隨觀見、聞、嗅、嚐、觸,讓自己安住於當下;藉由聆聽佛陀的法音,以啟發多元的智慧,遭遇問題時,能了了分明、不憂不懼。

為使眾生能內觀、外觀,長養智慧、蠲除煩惱,香光尼僧團所設分院道場,不定期舉辦傳授五戒、八關齋戒、菩薩戒,讓有心習佛者透過持戒,增長善念、善行。同時,每年亦分別舉辦各種祈安法會、共修活動,使習佛者在參與、行持過程中,調柔、安頓身心。

禪淨行持,無以框為架,聽見自己的呼吸,猶如在林樹間徐行,悠然自在。
摘自《誰在耕心田》

M-1-700M-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