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參訪香光尼眾佛學院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參訪香光尼眾佛學院
◎香光尼眾佛學院 報導

2017年6月2日,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在該會副會長宗性大和尚帶領下,蒞臨香光尼眾佛學院參訪交流。該團係由大陸11所院校,約30人所組成,本院以近四十年致力於僧伽教育的辦學理念與教學經驗報告分享並互動交流。

首先,由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長老尼分享「尼僧伽教育理念」,院長開場溯源感恩大陸來台的白聖長老和印順導師等諸位長老的啟蒙,成就台灣佛教僧才。接著,刻畫自己是以「圓頂方袍僧相現」和「僧伽師範教育」的意象,來從事宗教師培育工作。雖然,我們以漢傳為主,但內涵上效法佛陀開放且多元的原則,因此是南傳、藏傳和漢傳兼容並蓄的。最後,期勉大家效法阿育王以國威之力,讓佛法走向世界,淨化世間並為人類帶來和平。接著,教務長見融法師整體簡介香光尼眾佛學院,說明佛學院的創校沿革、辦學宗旨、教學目標、教育特色、課程規劃、教學設計、師資、學生、設備等。香光尼僧團紫竹林精舍監院自晟法師,報告佛學院的專業核心課程「佛教實踐」,包含律儀、修持、弘護實習的教學設計,以實現辦學悲願:「以清淨僧相,利樂世人,佛陀的智慧與慈悲,常存人間。」學院教育是「依律住」融合寺院教育,「貫徹菩提心」的終身學習,在人間實踐佛教。「佛教理論」則以本院唯識專題課程為例,由授課法師見晉法師從自編教材中舉例實際教案,分享唯識學教學設計,藉由數位教材,讓學僧體會唯識理論。最後,由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介紹圖書館的過去使用與現在功能演變,以及圖書館跟科技的連結,提供從事僧伽教育者,如何運用圖書館資源,以加強教育實質功能。

以上報告分享後,現場開放問答交流,在座來賓踴躍提問,對於學生行門規劃,包括禪修、關房禁足與生活管理,師生的溝通、師資培訓,乃至碰到困頓如何堅持走下去等課題,進行雙方交流。現場提問有欲罷不能之勢,但礙於時間關係,也只能等待下次因緣聚會。

團長宗性大和尚致詞指出,香光尼眾佛學院的辦學重在培養宗教師情懷,包含奉獻精神、恢弘器識及弘法知能。他個人深表認同,因為學佛不只是解決自己的問題,而是願意在當代佛教中承擔住持正法的使命。對於學院的師資,能夠不斷接受現代新知,挑戰自我,亦深表肯定與讚賞。並且讚嘆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所創發的「佛教圖書分類法」是佛教學界中的翹楚,已成為大陸現代佛教圖書分類的主要參考。

此次的交流,除了學院師資分享辦學經驗外,透過交流前的準備,也讓學僧們複習佛門禮儀及待客之道,並親見中國佛教諸山長老、大德的氣度風範,開展國際視野,見識兩岸佛學院僧伽教育的異同,實可謂兩相助益,互惠良多。106_0602PhotoCap_002PhotoCap_003PhotoCap_004PhotoCap_005PhotoCap_006PhotoCap_007
———————–
香光尼眾佛學院
604 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
電話:886-5-2540359
傳真:886-5-2543213
http://hkbi.gaya.org.tw/

五感與大自然的對話

【2017香光人文講座.第三場】〔學員心得〕

五感與大自然的對話
◎蔡素真

  向佛陀銷假後,隨即由上見下杰法師帶領學員展開活動,覺察五感與大自然的對話。

  首先站在大殿前的草坪,將身體緩緩地轉360度以深察四周。順著角度的移動,景色也一幕幕的轉換。雲霧縹緲之間,遠山隱隱約約;近樹蒼翠濕潤,透著雨後的清新;紅磚砌成的三合院,散發古樸、寂靜、溫暖與堅毅。此時,一種新滋味悄然翻出,紛雜的心逐漸地沉澱、歇息。

  之後,伴著清脆鳥囀與夾道花草樹木,隨法師靜默地走向位處岔路的新成園區。園中有一大石安然矗立,悟師父於上題:「佛紀2561年」、「香光山寺」,藉以指示進寺方向。拾階而上,環石一圈,但見紋路自在延伸,色澤自然深淺。石下植有花草,與石、階剛柔相間、相濟。旁有二古木高張枝條護衛,與遠方氤氳山林相映成趣。園區雖僅占尺寸土地,卻宣說弘法者無盡的懇切心志。

  透過五感與香光山寺的大自然對話,猶如閱讀一本好書。每次不只能溫故知新,且心境亦層層更迭,隨體悟而漸趨安穩。
PhotoCap_002PhotoCap_001PhotoCap_003

正念轉向幸福人生

正念轉向幸福人生
◎養慧學苑 報導

 養慧學苑106年5月20日「轉念人生講座」邀請香港大學佛學博士見勛法師主講「正念轉向幸福人生」。法師將「人生」定義為「幸福人生」,「念」定義為「正念」。法師引用經文、幽默的圖畫及結合現今社會現象,引領大家思考如何轉念,並品嚐小蕃茄如實正念的練習。

如實的呈現—你會怎麼想?

 以正念來看以現今社會發生現象,例:如果您看到配偶手機內容先生與另一位女生的親密簡訊,「我會怎麼想」三種不同想法提供給大家做參考,一、「我的眼睛業障重,這是假的」馬上關掉手機;二、「太可惡了,我要離婚!找律師告死他,財產不給小三」;三、「我看到配偶有和異性親密來後的線索,很震驚!一時不知怎麼辦,但我要小心求證和處理。」第一個是完全否認事實,這是逃避的行為,鴕鳥心態;第二個想法跑太快,立即想到要離婚,財產不給小三;第三個想法較實際,當下的想法鎖定在那一剎那,事實如實呈現、感受也如實呈現並看清事情的原由。

轉念一定要轉正念

 見勛法師分享在台北印儀學苑接引學佛青年時,有一位學生分享他曾經去參加念佛共修,他遲到了,急急忙忙停了摩托車就衝去共修。共修後回家時,發現摩托車不見了,才想到剛剛心太急,忘了拔機車錀匙。他說:「那時找不到車心急了,就想快回到佛堂坐下念佛,讓心不急,但心中卻一直出現『報警!報警!』的念頭。」法師強調轉念要轉正念,轉正確且要道德與現實兩面相符合。

如何得到幸福人生?

 幸福人生是心靈上的滿足。要得到幸福人生就要轉念、正念,念是由今加上心,念是想法也是現在的心、當下的心,正念是正確的想法、看到當下身與心。我們就像在開車握好方向盤,隨時都知道覺知自己時時保持正念、時時保持正確方向,開往幸福人生的方向,活在當下的正念保持在正確的道路上。

 見勛法師最後希望大家得到正念的最大利益「度諸憂悲,滅除苦惱,得真如法。」106_0520yanghui
—————————-
養慧學苑
台中市西區403大墩十街50號
電話:(04)2319-2007、0963-691007
傳真:(04)2319-2008
http://yanghui.gaya.org.tw/

6Q親子班 「節慶」單元課程

6Q親子班 「節慶」單元課程
◎紫竹林精舍 報導

 106年5月7日是6Q親子班第八次課程「節慶─惜福與感恩」,在小菩薩朗誦6Q法語「知福惜福再造福、孝順的孩子最有福」聲中揭開序幕。

 溫馨五月適逢浴佛節及母親節,特別安排親子共同體驗「香湯浴佛」。親子們在寧靜莊嚴的氛圍中,藉由浴佛洗滌身心靈。接著,小菩薩在「感恩尊重愛」的歌聲中緩緩入場,為父母親奉上「感恩、尊敬、報恩」的三口好茶,搥背與擁抱,感謝父母親養育之恩,過程中溫馨與感人。

 下次課程「圓緣」6/4早上9:00於精舍報到,親子樂學,圓滿第一屆6Q親子班課程!106_0507-6Q


紫竹林精舍
地址:高雄市鳳山區漢慶街60號
電話:(07)713-3891~3 、0963-506891
傳真:(07)725-4950

http://zizhulin.gaya.org.tw/

課程心得分享

【106年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課程心得分享
◎蔡美玲

 因緣際會第一次至大溪香光山寺參加「2017年香光人文講座:心理成長與生命的對話──溝通管理」課程。感受到師父們的用心規劃課程,提供讓人放鬆與安住的學習氛圍,讓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如此的安排令人讚嘆與感恩!

 第一堂課由香光禪修中心見杰法師帶領,透過感官與大自然對話:將「樹葡萄」含在口中,吃的不只是它的質感,還吃它的顏色、聲音、香味、味道、觸覺……。原來唐代趙州從諗禪師「喫茶去」食的藝術~表示日常生活即是佛法。

 「從佛法談溝通」~此堂課的講師是屏安醫院黃文翔院長,藉由歷史及人文觀點認識溝通及介紹溝通的藝術與技巧。黃院長是精神科醫師,在課程中,由心理學及不安的現代人自我認知的迷失談起,並分享許多臨床經驗與病患溝通時所領悟的心得。黃院長談到,溝通之前若已經有預設價值的判斷與方向,叫做「說服」,而非好的溝通。溝通,如同替一群人在同一時空找到適合的位置。當事先鎖定位置的人越多,能真正為他們排出適當位置的難度就越高。要觀照自己的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在「溝通的層次」也提及,對自己的溝通優先於對他人的溝通,人生哲學的溝通優先於事務性的溝通,要溝通,必須先放下。「一住寒山萬事休,更無雜念掛心頭;閒書石壁題詩句,任運還同不繫舟。」唐.寒山禪者的心境,非常灑脫自在,像沒有繫縛的舟船一樣,任它東南西北航行,不為人情事物所拘。生活在在現今社會,有種種的法律規制,種種的束縛,我們如果能擁有像禪者們「任運還同不繫舟」的人生觀,心中無事,了無牽掛,那是多麼逍遙自在的事呀!這堂課的最大收穫是黃院長佛法的概念,讓人了解溝通其實也是一種修行,要放下我執,要調整修正自己的思想、觀念、態度或是幫別人調整達到溝通的意境。

 「與心相會:正念聆聽」課程:自範法師一開始即以簡單的動作操讓學員安住於當下,接著以張忠謀成功的秘訣:「訓練自己接收訊息的能力,願意傾聽,而且聽的懂」。分享一個很會講話的人,不等於會溝通,善於傾聽才能讓關係更美好,才是溝通高手。學習「正念」,接納對方的情緒、感受,不批評不責怪,支持、陪伴,就能夠減輕別人的痛苦,溝通其實是一種修練,真正的溝通是要了解別人,而非說服別人。

 「瑜珈舒展」課程:這是很棒很舒服的心靈SPA。透過身體的伸展,讓我們與自己身體溝通對話,覺知自己當下身體的感受。第二天的課程,陳老師還帶領我們進入雙人瑜珈課程,對學員而言,應該是一項挑戰,挑戰自己是否願意與他人溝通。和佩玲學長一組,很享受與她一起學習,有些動作雖不太標準,有些動作雖做不來,但都無損於我們在當下的自我對話與溝通,感謝陳淑時老師的帶領,無論是在表達的語言或非語言訊息上,都做了最好的示範,讓所有的學員放下束縛,得到內心的自在解脫!

 惋惜的是因家庭聚會之故,無法全程參加完所有的課程,尤其是臨床心理師張維揚老師從台灣著名的實務案例分享中談「人際溝通的藝術與技巧」。

 非常感恩自衍法師、見擎法師推薦此課程及安排交通接送,讓我學習成長獲益良多。更感謝香光尼僧團用心規劃心靈成長課程,以佛法與善友澆灌慈愛與智慧的菩提種子,啟發生命的能量,讓生活充滿喜悅與自在。
Tsai01-1

轉念啟安詳

【106年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轉念啟安詳
◎陳志深

 從課程中學習到當個人腦中呈現正向或負面思維狀態時,相關的神經元會相互連結,進而影響身體細胞是否健康發展,相對散發的訊息將被接收,它將關乎人際關係的好壞。因此,時常檢視自己內心是否安住在一個清淨的範疇之中,是自己未來努力的方向。

 另外,如何將佛法正向的能量融入日常生活中,也是未來重要的課題。首先,要覺察自己是否有具足良善的一畝心田,進而以慈悲和同理心看待他人或天地萬物,遵循「轉念啟安詳」的腳步,才能在學佛的道路上感受那份愉悅的心情。謝謝法師們精心策畫的課程與教導,阿彌陀佛!
chenJS-02

志工心得分享

【106年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志工心得分享
◎陳蒨蒨

 接連擔任二場人文講座的司儀,對我而言是一種挑戰也是一份責任,在其中有很多的學習與體會。

 二場講座的內容均豐富且多元,專題演講場場精彩,無論是固有觀念的修正及專注力的啟發,均讓學員受益良多,例如「溝通不等於說服」,以及溝通有四個注意事項:1. 接納;2. 與對方同在;3. 重述與對焦;4. 說出對方的需求等等。

 每每在享受活動的同時,均深深感受到法師們的用心與辛勞,從規劃課程到邀請學者、專家、安排場地、人事動員……在在都需要付出大量時間與大量體力,更有甚之的是需要風塵僕僕的從嘉義到大溪,除了南北奔波之外,還要適應天候的巨大差異。看到師父們雖疲累但卻堅毅的身影,真是既感佩又心疼,相信法師們辛勤耕耘,必有餘蔭。

 從課程設計中可以領受法師希望幫助眾生,在生活中運用智慧解決人生的煩惱與困頓,從而追求心靈的淨化與美好的生活;因此我能給師父們最大的回饋,就是將所見所聞在日常生活中時時觀照與實踐。

 每場活動得以圓滿成功,要感恩諸多因緣合和,除了法師們以外,還要感恩志工們的發心護持,照顧我們起居飲食無有乏少,真所謂「法師用心、志工發心」,期許自己未來發心以歡喜心承擔,視其為一種甜蜜的負擔。
chen

人文講堂講座課程之六[五感與大自然的對話]

【106年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人文講堂講座課程之六[五感與大自然的對話]
◎李佩玲

*講座以外的課程之三/五感與大自然的對話

 帶領此堂課程的是見杰法師,很奇妙的是:人在寬敞的大自然中,心會自然寧靜下來,五感跟著打開,彷彿與天地合而為一,這樣的感覺,連自認沒有太大壓力的我,也感受到被紓壓的放鬆。

 五感與大自然的對話,是一個很有趣的體驗,師父帶領大家來到樹葡萄前,要我們嚐嚐樹葡萄的滋味,當天下著雨,每個人手上都撐著傘,踩在濕濕的草皮上,但又要很專心地聽著師父說話,是一個考驗。

 一開始,師父要我們找到樹上的一顆樹葡萄,找定之後,先摸摸它、感覺它,同學們輪流體驗樹葡萄的觸感,接著,師父要我們挑一顆,只能一顆哦!選好之後就把它摘下來,一摘下來還不能馬上吃,要先用眼睛去觀察它的顏色、形狀,並把它放在手掌心上,去感受樹葡萄在手心上翻動的感覺;之後再聞聞它的味道,接著把樹葡萄先放在嘴唇上,感受一下觸覺,最後再將樹葡萄放入嘴巴中,先感受樹葡萄在嘴巴裡的感覺,準備好了就開始吃,咀嚼過程中保持覺知,覺察咀嚼的過程,樹葡萄在牙齒、舌頭及唾液的合作過程中有什麼變化,感受樹葡萄的味道,一直到最後完全地吞下它。

 雖然以前曾在正念禪修上過類似的課程(當初是用葡萄乾),但是我還是讓自己歸零,全心全意依著師父的帶領,好好地感受品嚐這顆樹葡萄!

 這是我這輩子吃過,最好吃的一顆樹葡萄!連皮帶籽全部咀嚼吞下肚!美味極了!

 其實,我家也種了一棵樹葡萄,以前因為非常容易取得,所以吃的時候都隨便吃吃,也不是很清楚它的滋味是什麼,但是,這次在師父的帶領下,由於只能摘一顆,覺得相當珍貴,也就特別珍惜它,因為珍惜,所以才能感受到那無比甜美的滋味!

 我只能說,這幾年,透過香光尼僧團的正念禪修,訓練自己對內對外覺察觀照,如實體驗真正的活在當下,這樣的美好,就如同那顆樹葡萄一樣,是人生中最美好、最難忘的滋味。

 這樣的課程,讓我在日常生活中,很能安住、很能放鬆!在每一個充滿覺知的當下,對我而言,才是真正的活著!
(精彩課程分享.全文完)
lee6-01

人文講堂講座課程之五[心靈SPA:瑜珈舒展]

【106年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人文講堂講座課程之五[心靈SPA:瑜珈舒展]
◎李佩玲

*講座以外的課程之二/心靈SPA:瑜珈舒展

 瑜珈舒展帶領的陳淑時老師,無論是在表達的語言或非語言訊息上,都做了最好的示範。

 這是唯一一堂我沒有做筆記的課程,也做不了筆記!因為,只能在當下,專心與自我對話!

 這是非常強烈的自我溝通、自我對話的課程,如果,當下夠專心的話。

 透過身體的伸展,讓我們有機會與身體對話,覺知覺察自己當下身體的感受,了解自己的進度,不勉強自己,同時也鼓勵自己,是否可以再多一點。

 我很享受這一堂課,即便某些動作不太標準,有些動作可能做不來,但都無損於我在當下的自我對話與溝通,反而讓我在全神貫注的動作中,完全的放鬆!

 在第二天的課程,陳老師帶領我們進入雙人瑜珈課程,這個課程很有趣,但對學員而言,應該是一項挑戰,因為赤裸裸地考驗自己,是否願意與他人溝通,或是把自己關起來,或在過程中,是否願意試著找到方法與他人溝通。

 其實,我自己也曾帶領過類似的課程,對於自己從老師變為學生,我也覺得收穫良多,因為,當下的狀態是什麼,騙不了人的,並不會因為你是學生或是老師,而有差別;只有更誠實的面對自己,才能放下束縛,得到自在解脫!
(精彩課程分享.待續)
lee5-01

人文講堂講座課程之四[與心相會:正念聆聽]

【106年香光人文講座】[學員心得]

人文講堂講座課程之四[與心相會:正念聆聽]
◎李佩玲

*講座以外的課程之一

 講座以外的課程,精彩及實用程度不亞於人文講堂的課程,有些課程是以前在正念禪修時有接觸過的課程,雖然內容相似,但是透過不同法師的帶領,還是有不一樣的體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心靈SPA」瑜珈舒展課程,雖然感覺上與溝通較無關,但卻是一堂最深刻的自我溝通課程。

與心相會:正念聆聽

 我覺得最受用的是自範法師所帶領的「正念聆聽」課程。

 這是我第二次上正念聆聽課程,距離上次見寰法師上課,應該有三、四年的時間!這是我相當喜歡的一堂課,因為真的很好用,自範法師開場即以專注力操讓大家回到當下,雖然是簡單的動作,但很奇妙的是,當下就相當安心在眼前的動作上。

 師父以張忠謀成功的秘訣:「訓練自己接收訊息的能力,願意傾聽,而且聽的懂」,分享一個很會講話的人,不等於會溝通,善於傾聽才能讓關係更美好,才是溝通高手!

 而一般會出現傾聽的問題,主要有以下三種現象:
1.不願聽、不想聽:把心關起來,通常發生在主管、父母身上。
2.沒有注意聽:傾聽,代表對別人的尊重。
3.別人一定要聽我的:只要求、期待別人聽我的,別人尊重我。

 以上是傾聽較易出現的問題,溝通其實是一種修練,下指導棋並不是溝通,真正的溝通是要了解別人,而非說服別人。

 傾聽,要學習「正念」,專注傾聽對方感受、想法及需求。

 光是慈悲的傾聽,全心全意的聆聽,不批評不責怪,支持、陪伴,就能夠減輕別人的痛苦;反之,則對方痛苦將得不到紓解。

 所以,慈悲的聆聽,接納對方的情緒、感受,很重要!接納不代表認同,只是不排斥、不抗拒。

 以下分享正念傾聽的四個練習要點:
1.接納、尊重對方:抱著開放的心,允許對方的情緒表達,不要想改變別人。
2.與對方同在:打開感官,眼看對方,耳專心聽,感受對方,也放一、兩分注意力覺察自己。
3.重述、聚焦:確認對方的需求。
4.說出對方的感受、想法、需求:這麼做,對方就覺得有被關心。

以上是相當有用的傾聽方法,我也還在學習中!不過,很感恩有這些方法,讓我在工作及職場中,能夠運用,能夠修練。

 慈悲就是觀音,讓眾生有機會說出心裡的話進而減輕痛苦,就如同菩薩一般,尋聲救苦,默默傾聽,這樣的正念傾聽,利己利人!
(精彩課程分享.待續)
lee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