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學年度上學期密集禪修

香光尼眾佛學院於 108 年 5 月 7 日至 12日舉辦一年一度的密集禪修,邀請香光禪修中心見寰法師與見杰法師教學指導,修習業處為「四界分別觀」。

「四界分別觀」是止禪通往觀禪的基礎,亦是止觀禪修必修的業處。其修習方法是透過持續隨觀身體裡的四大元素——地、水、火、風,從中培育定力與觀慧。

修習四界分別觀時,必須先逐一辨識四大種色的十二種特質。對於初學者,一般先教導較易辨識的性質,而較難的則留待於後。按照易至難的次序排列是:推動、硬、粗、重、支持、軟、滑、輕、熱、冷、流動及黏結。無論是靜坐、行走或活動中,都可從身體的各部位去辨識這十二種特相。

藉由此練習,修習者漸漸理解到:這個看似堅固、紮實的身體,及伴隨身體的物質界,都只是四大的組合體,並沒有實體性。因此,四界的隨觀可以讓修習者穿透堅實的物質概念,進而超越物質世界的束縛。

在方法的指導上,指導法師善用種種事例、譬喻、影片及圖片,語表和身表並俱,以期讓學員們能明白四大的十二特相,並在實踐禪修中去辨識出。此外,對於學員的各種疑問,授課法師更是慈悲耐心的一一解答,讓大家受益匪淺。

10日晚上副院長見可法師開示,副院長用自己過去修學四大分別觀的經驗,來勉勵學員們好好珍惜現有的修行因緣,以感恩心全心投入於禪修。從困境的突破中,擴展自己的慈心、願力與視野,找到心靈的寧靜與生命真正的歸宿。

禪修最後一天,在「大堂分享」單元中,學員們分享五日來的點滴、經歷、與收穫,授課法師隨後也給予大家鼓勵與肯定。最後,副院長以「修行沒有奇蹟,只有累積」來勉勵大家把累積五天禪修的功夫,延續到日後的生活中,踏踏實實去走自己的修行路。

此次禪修的業處——四界分別觀,猶如探索物質世界之謎,從層層的破謎中,讓我們洞悉世間的真相,超脫世俗概念的束縛,從中開啟生命幸福的密碼。

084_news_003

084_news_004

084_news_005

084_news_001

084_news_006

圖丹卻准法師主講「簡介藏傳佛教教育體系」

108.3.31-4.1美國舍衛精舍住持──圖丹卻准法師,為香光尼眾佛學院全體師生開講為期兩天的專題講座。第一天的講座,法師跟大家概介藏傳佛教的經論課程,第二天則是分享修學大悲心的方法。

藏傳的出家人初入寺時,必須學習五大學科,這五大學科包含:般若學、中觀學、因明學、戒律學及阿毗達磨學。每一大學科都會以不同的經或論為修學的依據。其中般若學就是研讀彌勒菩薩的《現觀莊嚴論》;中觀學是研讀月稱菩薩《入中論》;因明學探討的是法稱論師的《釋量論》,也仔細地談到四聖諦十六行相;此外,戒律學是依據功德光尊者的《戒律本論》;世親論師的《阿毗達磨俱舍論》或無著菩薩《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則是藏傳僧人研讀阿毗達磨學的常用論本。

藏傳的出家眾會花十八到二十多年的時間來修學佛法。但是,在他們開始學習五大科之前,會以四年時間學習前方便的課程,如:攝類學、心類學、因類學、四部宗義、地道及七十義等課程,同時也會背誦很多經典。在這麼多的學習課程中,「辯經」可說是藏傳佛教教育體系的重要教學法門。透過辯經,讓學眾以正確的推理去思考及建立對佛法的信念。

在第二天「讚歎大悲」的課程中,卻准法師以月稱菩薩《入中論》中的偈頌,來講解修學大悲心的方法。

一般西藏的經論,入論前都會先讚歎佛菩薩,但月稱菩薩卻先讚歎大悲心,這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法師以《入中論》的七段偈頌,引出菩提心與無二慧為成佛的因。

此外,偈頌裡提到三種大悲心,並以三種譬喻來說明之。第一種大悲心是「緣生大悲」,把眾生的輪迴譬喻為井底的水桶,緊緊的被繩子綁住,眾生也在輪迴中被煩惱綁住,升沉於苦海中,不得自在。如果能憶念輪迴的種種過失,就會激發強烈的出離心,從而發起大悲心,願一切眾生都能逃離這輪迴的枷鎖。第二種大悲心是「緣法大悲」,它是從觀照眾生沒有一個獨立且恆常的個體而生起,如同被風吹動的水面,不會永遠保持平靜一樣。第三種大悲心是「無緣大悲」,它猶如月映千江,是觀照一切眾生無自性而發起的大悲心。法師開示說:「若能發這三種大悲心,就會發起大菩提心,不斷的精進修學,自利利他、成就佛果。」

圖丹卻准法師的講座雖然只有短短兩天,但簡潔精要又妙趣橫生,將藏傳佛教的教學內容,以及菩薩道的核心精神清晰表達,大家全神貫注聽講,莫不法喜充滿。

083_news1_001 083_news1_003 083_news1_002

108學年度僧院體驗營暨沙彌尼受戒典禮

108學年度僧院體驗營暨沙彌尼受戒典禮,於4月20、21日舉行,旨在讓學員體驗「淡泊最有味」的僧院生活。

首日課程的「將此身心奉塵剎」,邀請副院長上見下可法師主講。課程開始先由僧務長上見下滋法師來帶動「人生大富翁」的遊戲,遊戲當中讓大家回顧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可能會走到命運的十字路口,但是,我們還是可以有機會去作抉擇,往往那一念之間的抉擇,就使我們的生命呈現截然不同的風貌。

解門課程,副院長以《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為內容,引導學員認識無窮的願力──即使空性可以消亡,我的願力也永不退轉。也就是以一切眾生為所緣,而生起的悲願,過程中願意發起「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本願。是眾生的期許,給了我們奉獻的園地。在汗水、淚水交織中,我們看見了共願的力量。如果今天我們是擁有共願的一群人,大家眾志成城,共同完成這份本願,就可以將此身心奉塵剎,讓世界走進佛法的恩澤中。

下午的時段,由上見下享法師講授「梵音海潮音」,除分享個人的梵唄經驗,並解說梵唄能傳唱千年的亙古意義、源流與目的。此外,也向學員們介紹各種法器及板眼,在場每位學員都有機會學習敲打木魚,體驗出家人的儀軌唱誦。

晚上懺摩,是個澄心滌慮時刻,為了一年一度傳授沙彌尼戒,求受戒者,必須於今晚發露懺悔清淨。法師們引導學員參與其中,體驗懺悔得清淨的輕安感,並且共同發願護持戒子們纳受清淨戒體。直到警策洪鐘響起,才結束行程緊湊卻法喜充滿的一日。
翌日上午為傳授沙彌尼戒典禮,恭請上悟下因長老尼為得戒和尚尼、上自下觀法師為教授阿闍黎,為戒子宗一師與宏和師授戒。有別於往年,今年授戒儀式援引戒場的完整儀軌來進行。在梵音繚繞中,戒子們搭衣持鉢,威儀具足,場面無比莊嚴肅穆。戒子的剃度師長上智下翰法師,也特地前來觀禮。此外,香光寺監院上見下臻法師、僧院體驗營的學員們、香光山寺的法師與研讀班學生,以及佛學院全體師生等,逾一百餘人參與盛會,共同成就此盛事。

儀式中,得戒和尚尼開示:佛教的修習是有次第的,沙彌尼是尼眾出家階段中很重要的一個基礎。「沙彌」其中一個中文語義是「息慈」,也就是停止世間的嗜好,改變不同的生活習慣。洗淨鉛華,放下名利、權位、欲樂的追逐,以淡泊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的形象、衣著、談吐,來表達我們心中莊嚴的悲願。出家目的有三:淨治身心、弘揚佛法、利樂有情。透過沙彌尼的十條戒,在動靜語默中,調淨自己的身心。這些話語,句句值得行者深深去體驗。

經過一日一夜的僧院體驗,在「緣滿圓滿」單元中,學員分享兩日來的點滴、收穫、與感動,戒子們也發表受戒感言,最後是師長的勉勵提攜。兩日的營活動就在彼此的交流分享中,劃下美好的句點。

083_news2_004
083_news2_007083_news2_002 083_news2_001 083_news2_003

安慧學苑「兒童專注力開發研習班」第三期課程圓滿

安慧學苑「兒童專注力開發研習班」開辦至今已圓滿三期課程,參與第三期課程的小朋友計有25位,第四期即將於5月17日開課。本課程的開辦,乃有感於專注力訓練、靜心練習,是學業教育以及品德教育最根本而重要的一環。故安慧學苑教育事務基金會自107年起開辦「兒童專注力開發研習班」,由香光尼僧團全國專注力教師研習營執行長蔡美玲校長負責統籌設計教學課程。

本課程師資,是由一群關心兒童教育的老師們所組成。秉持陪伴小朋友成長的理念,加入「兒童專注力開發研習班」的師資行列。而專注力開發課程內容,是透過閱讀、桌遊、運動、繪畫、音樂、飲食、聽力訓練、數學邏輯推理、靜坐數息等各種媒介活動方式,培育小朋友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的專注力。此外,讓小朋友學習心安靜的能力,培養覺察力、專注力,增強學習上的理解力、記憶力的持久性及情緒上的穩定度,以提高學習的成效,能更有自信。

4月19日是第三期課程圓滿日,特別邀請家長觀摩小朋友的學習。透過「影片回顧」、「默契遊戲」、「視知覺訓練」、「聽課分辨力訓練」等專注力訓練課程,讓家長實際體驗課程與專注力的關係及如何當下專注學習。同時,也舉辦「專注力達人:舒爾特方格競賽」,更是精彩。由所有與會家長、老師擔任裁判,參賽者分低、中、高年級三組,並分三階段進行挑戰。賽中,有多位小朋友在30~40秒內完成項目,獲得優勝,並獲頒獎品與獎狀,以茲鼓勵。在親師生的合作互動下,共同完成這次「專注力」學習與體驗,增加孩子們學習的凝聚力及向心力,幸福洋溢,快樂滿滿。

最後,在安慧學苑監院正法師的頒獎與祝福下,本期課程圓滿結束。與會家長莫不讚許專注力課程內容多元豐富,希望課程能持續一直辦下去,讓更多小朋友和家長體驗專注力的益處。

1384342 1384402 13844221384452 137968

進階正念禪課程—「受念住」

紫竹林精舍進階正念禪課程,第二週主題「受念住」。我們的心常受「感受」困擾、影響,這是很正常的,身心無時無刻都有感受,只是明顯、不明顯,舒服、不舒服的差別而已。

感受是最真實的自己,我們的心一直受到「感受」的影響。修受念住,不是要消滅或去除不舒服的感受,而是要修練我們的心能夠面對任何的感受,超越它,而不受其影響。煩惱與痛苦,來自於我們對感受的執取,所以受念住對感受的觀察很重要,觀察感受它是如何產生,如何滅去。

感受因觸而生,六根與六塵接觸產生感受,是種緣起法,因緣生因緣滅,感受不會一直存在。我們要修練觀察感受真實相的智慧,觀受如水上泡,會升起與消滅,無法控制。因此,會放下對感受的執取,就不會有煩惱的產生,這是我們修持受念住的目標。遇苦受產生排斥、遇樂受會有慾求貪愛,是凡夫的習性反應。對苦受我們可以選擇接受它、正念的覺察它,苦受是會過去的。執著感受是真實的,會陷入痛苦中,切斷感受,即斷了輪迴的鎖鏈。

往往事情過去了,我們一直回想,受困不自覺,甚至記恨一輩子。別人加諸的痛苦是第一箭,此時要能覺察它,注意力回到自己身心,覺知不舒服的受,不受第二箭。修受念住三部曲:(1)覺知感受。(2)接受感受。(3)不執著感受,不受第二箭。

感受很主觀,是自己的反應,非一直存在。我們卻誤以為感受是真實的,一直存在,其實它是無常變化、是會消失的。改變想法、觀點,即會改變感受。放下期待、放下我執,每個人要為自己感受負責,就不會責怪別人。

樂受會產生貪愛,要如實知,覺察它、剎車;苦受會產生排斥,也要覺察,才能剎車。生活中如何練習受念住?不管遇到任何事,專注在身體的感受,感覺有何感受,然後依修受念住三部曲,每天練習。

心靈的快樂,藏在正念裡;願大眾享有正念、美心,每天皆吉祥!

1080319_190417_0003 1080319_190417_0005

紫竹林精舍 108年進階正念禪 第四週

  常常說:「要留意當下」。怎麼做呢?日常生活中,要覺察所緣轉換了。禪宗公案「野鴨子飛過去了」:有一天,馬祖與百丈,師徒二人。見一群鴨子飛過。馬祖問:「那是什麼?」百丈答:「野鴨子。」馬祖問:「向什麼處去?」百丈答:「飛過去了。」馬祖擰一把百丈的鼻頭。百丈悶聲忍痛。馬祖問:「何曾飛過去?」百丈便自省思。

  所緣轉換時,如果當下沒有正念正知,心便隨外緣所轉,心由此轉向彼時,要留意當下,就不會隨著野鴨子飛過去了。心一直都在,沒有來去,而是我們隨境而轉。此公案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回到當下那一念,當下見聞覺知,要明白。六祖壇經:「迷人於境上有念,念上便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從此而生。」凡夫對所看到的境會起念想,要能覺知當下念想、隨即停止,妄想才不會如雪球般滾滾而來。

  「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著相內心即亂,外若離相心即不亂。」眼看、耳聽,不被迷惑,內心明白,可以怎麼做呢?六祖壇經:「無念、無相、無住。」有相→有念→行為產生。著相或著念時,會衍生出後續行為,造成無法收拾的結果。要「於相離相,於念離念。」無住,世間美醜,都將為空,要用因緣所成法來觀它,隨因緣而改變。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前念迷即凡夫,後念悟即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或不覺。練習觀呼吸,讓心回到呼吸所緣,不被妄想所轉。可用九住心(內住、續住、安住…)來自我檢測,常常告訴自己,要活在當下。

  本週另一單元:「生活中的禪:開啟覺性。」六祖慧能與五祖弘忍初次相遇,弘忍問慧能:「你從何處來?」慧能回答:「從嶺南來。」弘忍又問:「來此要做何事?」慧能又答:「唯求作佛。」弘忍又問:「嶺南的人無佛性,哪能作佛?」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佛性哪有南北?」弘忍知慧能是異人,就叫他去碓坊舂米。佛說:「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覺性,是生命的本質。生命本是清淨,因妄想煩惱而不能得,我們要透過佛法修學(念佛、安般念…),開啟覺性。

賀!悟因長老尼榮獲嘉義縣傑出女性獎

香光尼僧團方丈暨香光尼眾佛學院創辦人 悟因長老尼,繼105年榮獲第十五屆國際佛教傑出女性獎後,又榮獲嘉義縣108年度傑出女性獎。本次共表揚10位不同領域的女性傑出者,悟因長老尼經由嘉義佛教會推薦,代表宗教界受獎,於3月2日在嘉義嘉己人公園,由翁章梁縣長親自表揚頒獎。

悟因長老尼於民國69年晉山嘉義香光寺,同年隨即創辦香光尼眾佛學院,培育女性宗教師;並於民國73年始陸續於全台創建6所分院,開辦三年制佛學研讀班,提供社會大眾基礎佛學教育,並提供多樣化的經論、禪修、人文、健康等講座課程。近年來因應台灣人口高齡化,更帶領僧團開辦晚緣專案及樂齡學班,關懷陪伴並安頓長者。

長年以來,悟因長老尼培育女性宗教師,致力推廣佛法教育並深耕社會服務、教化,如設立佛學研讀班、教師研習課程、開辦樂齡班、晚緣專案,關懷陪伴年長者及投入臨終關懷、更生教育等,因而榮獲嘉義縣108年度傑出女性。

03021 03022
03023

108年度初階生活禪課程圓滿週

1/29~30紫竹林精舍初階生活禪課程圓滿週。透過課程的薰修,行住坐臥間多了份禪意,歡喜在春節過年前送給自己乙份美心的禮物。本週見拓法師分享《正念生活禪》教材中,所說:「什麼是世間:蘊觀。」學佛的人共同目標,解脫生死、超越世間。然而什麼是生死?什麼是世間?

世間即五受陰:色受陰、受受陰、想受陰、行受陰、識受陰。世間是苦的,要解脫痛苦,需要了解四諦;四諦是講快樂跟痛苦的因果。煩惱痛苦不是外境,是我們對五蘊身心的貪愛執著,凡夫有感受後就容易執取,所以五受陰又名五取蘊,執取的五蘊身心。

五蘊分為「色法」及「心法」;色法(色蘊)是物質的,如:五官、表情變化…等。心法有「心王」與「心所」,心王為識蘊(如國王,主要的),有認識的作用。心所為受、想、行蘊(如大臣),有感受、想法與認知。色法會受心法影響,如:相由心生。現代發明很多機器人,但它只有「色法」,我們要長養心靈的溫度,追求能提升心靈層面的事。

蘊,積聚的意思。蘊觀,即觀察蘊生、蘊滅,以及在過程中產生的味、患、離;有人喜歡煩惱的味道,要知道過患,才能離開煩惱。現代人壓力大,是因為記得壓力,沒有觀察到它的滅。佛陀說解脫生死的方法,是在我們的五蘊身心觀察,而不是離開五蘊,追求解脫。

禪修,就是清理,讓我們的心沉澱,恢復純淨跟歸零。禪修,不是追求自己解脫而已,也要幫助眾生也離苦。課程圓滿,不代表禪修已結束,生活中無處不是禪,透過作業,閱讀文章「我們在何處止息苦」及「自我練習紀錄表(二)」覺知「心的存在」,歡喜的培養轉念能量,享有生命自在。

DSC1

DSC2

DSC

DSC3

青年學佛的園地──香光108淡定自在營

香光慧青學佛中心在新年度的開始,首登場的活動為「香光108淡定自在營」。營活動於景色優美的桃園大溪香光山寺舉辦,時間為1月26日至27日,為期二天,以「念住」為題,以正念培育工作坊的方式進行。學員來自全國各地大專校院青年學子,計約60位。

營隊特別恭請香光尼僧團方丈 悟因長老尼,以及香光山寺監院見竺法師為活動總指導,香光教育志業副都監見可法師擔任營主任,香光禪修中心見寰法師、見杰法師為課程設計、規劃並講授。

開營時,活動總指導 悟因長老尼勉勵學員,禪修是身心安頓的鑰匙,踏踏實實的感覺自己的雙腳站著,就從這裡開始。本次營活動,為符合初學正念的年輕族群們,法師們精心設想主題,令教學更顯活潑,讓學員得以輕鬆學習《大念住經》的理論與應用。

課程內容實用、生活化,共設計正念八堂課:一、當下.穿越迷霧;二、念住.感官覺醒;三、行走.舉步輕安;四、隨觀.如日遍照;五、舒展.滋養身心;六、呼吸.即刻寧靜;七、心旅.如其所是;八、彼此.坐看雲起。

  除正念課程外,營隊總指導 悟因長老尼開示課程,安排於戶外鐘樓進行,藉由帶領撞鐘,提攜學員們要懂得借力使力,鐘聲大叩大響、小叩小響,好的因緣是要靠自己努力培植,才能找到真正想要的。

  在「新年心禮」單元中,香光山寺監院見竺法師帶著學員與志工們誦持吉祥經,在一年的開始,發願創造清淨生活,如是行持,諸事吉祥。並發送祝福紅包,祝福大眾具足美心,遍滿吉祥。

  在學員心得分享中,感受到同學們的歡喜及在課程中的學習與成長。二天一夜的營隊,在「緣滿圓滿」之後,畫下圓滿的句點。我們祝福這群有善根的青年學子們,能善用所學,安頓身心,也期待7月4日至7月7日「香光108智慧青年營」,嘉義香光寺再相見。

108wintercamp02

108wintercamp04

108wintercamp05

108wintercamp01

108wintercamp06

108wintercamp03

香光尼僧團法師受邀於「銀力勇健」活動講授課程

香光尼僧團長期致力於僧伽教育,對於推動增益僧伽修學、成長的課程、活動等,不遺餘力。108年1月7日「台灣佛教僧伽終身教育學會」,特別邀請香光尼僧團法師於南投佛教地區歲末法之饗宴──「銀力勇健」活動,講授高齡健康與關懷病僧課程。

由本僧團委醫療執事人見蔚法師講授「照顧僧侶與陪伴病僧經驗」、香光禪修中心主任見寰法師講授「佛法與病苦──佛陀對病苦的教示」主題,本活動計有二百餘位僧伽一同參與盛會。

見蔚法師分享僧團照顧與陪伴病僧的經驗,從陪伴過癌症、腦瘤到熱衰竭而昏迷的法師等病例,指出疾病或老化都是可延緩惡化的,這些必須靠自己願意多動、學習轉化,讓身心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強調僧侶間,平時以法相互增上;當生病時,更應相互陪伴、支持與照顧。

見寰法師則針對在《阿含經》中,佛陀對病苦弟子的教導之個案紀實探討。從佛陀自身治癒病痛的例子開始,到對出家、在家弟子的教導中,指出面對病苦,就是一條滅苦的解脫之道;病苦其實是我們的老師,它向人們透顯生命無常的實情,唯有接受並實踐佛陀的教法,方是參透生命解脫的契機。法師除了引用經文,了解佛陀的教導之外,並輔以相關生活事例說明,令講授內容更加精采豐富。

此次活動除了邀請香光尼僧團法師講授之外,也邀請專人講解長照政策及政府資源的課程,藉此連結在地佛教寺院、社區醫療資源、服務機構,回應高齡化僧伽的需求,是相當值得大力推廣的活動。

1080107-3 1080107-1 1080107-5-2